要护我大晋江山!”

    庾希一旁也帮衬说道:“司马将军在汉中屯兵多年,为太后养下三万虎狼之师,若能增至五万,足可牵制桓温。”

    “汉中就那么大的地方,屯兵五万,又要征缴钱粮,只恐苦了子民百姓。”

    庾希道:“太后明见,桓温此番北伐,征调十二路大军,眼看已是节制天下兵马,可皇族诸王,手上无兵,暗弱无能,有朝一日,桓温谋篡,司马氏手无缚鸡之力呀!”

    听了这话,是着实戳痛了褚蒜子的心底,东晋立国江东以来,司马氏皇族之中,除了品德高尚的丞相司马昱,无一人成器。褚蒜子道:“回想前朝,司马氏诸王,个个拥兵自重,大乱中原,酿成八王之乱,现如今皇室衰弱,一无是处。这个大晋江山,真是羞于启齿。”

    司马勋道:“臣以匡扶朝纲,重兴大晋,视如己任,必竭力效忠,重振皇室。”

    庾希也道:“司马将军忠心可嘉,真乃司马氏栋梁之才,太后委命任用,何愁司马氏不能重兴?”

    看着一脸赤诚的司马勋,好歹是皇室宗亲,又难得威猛勇武,庾希左一句、右一句帮衬说好话,褚蒜子这才答应,准许北伐之后,汉中屯兵加增至五万人。真可谓:

    女主河山众男狂,前门猛虎后门狼。虎盘江左眈巴蜀,狼隐两川探鄂襄。

    乱世浮生雄杰起,内忧外患只身忙。惊涛恶浪拍凄岸,半壁江山覆野凉。

    司马勋在京城住了几日,拜访一番故交,便乘船北去,过江到江北大营。此时奉命屯集江北大营的诸路人马,已纷纷汇集。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冬天,大都督桓温点起十二路大军,共计八万余众,奉太后褚蒜子的旨意,开启了太后摄政时期的第五次北伐。

    江北大营,位于寿春,校阅场边,高搭点将台,荆襄、汉中、江东等诸路人马,集结成军。

    大都督桓温登上点将台,军师谯秀、车胤、郝隆紧随左右,十二路主将分站左右,跟随点将阅兵。这麾下十二路人马依次是:

    第一路平西将军朱焘、第二路西戎校尉司马勋、第三路北中郎将荀羡、第四路西中郎将谢万、第五路征虏将军谢石、第六路镇蛮护军桓云、第七路辅国将军桓秘、第八路振威将军桓冲、第九路冠军将军邓遐,第十路中军将军周闵、第十一路安北将军诸葛攸,第十二路龙骧将军袁真。

    十二路人马依次列阵,桓温站在点将台,十二位带兵主将分列左右。桓温道:“今燕王负盟,自立为帝,举兵造反,直至洛阳。太后懿旨,发兵十二路,北伐中原,即日开拔。”

    只见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上校尉翻身下马,作揖言道:“右将军王羲之来报,会稽郡粮草,已筹集半数,即日由水路北运。”

    江东最富庶的地方便是会稽郡,朝廷多次从会稽郡征调钱粮,桓温本想粮草先行,但众人一听坐镇会稽的王羲之只筹措到半数粮草,让众将一阵迟疑。

    五弟桓冲作揖道:“启禀大都督,自古用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时至今日,朝廷只拨付半数粮草,一旦发兵,粮草不足,如何交战?”

    桓温沉思片刻,说道:“诸位将军,粮草不足,有何良策呀?”

    带兵打仗,最忌钱粮不足,眼下朝廷贫瘠,只给半数,让众人长吁短叹,无可奈何。老军师谯秀道:“大都督,老朽以为,半数粮草,不可倾巢而出,一旦粮尽,军心必溃,不如先发半数人马,急救洛阳,待粮草到齐,再发全额兵马。”

    桓冲道:“老夫子所言,不敢苟同,兵马减半,只剩四万大军,而燕军十五万众,敌众我寡,则难以取胜。”

    谯秀道:“燕军虽盛,剽而不精,烧杀抢掠尚可,排阵操练欠佳。大都督以险扼敌,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未尝不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