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深谋远虑。而更让他钦佩的是,这些床弩在之前的战斗中并未动用,这足以说明对方的将领是个足智多谋的智者。身为漠北的头号智将,狄秋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激发出更强烈的斗志。他决心不仅要成为漠北的智将,更要成为让南夏人闻风丧胆的智将。

    他敏锐地观察到,虽然山上有床弩,但数量并不多,仅有九支弩箭,而且真正能够射中目标的仅有五支。因此,狄秋并未选择撤退,而是果断地命令手下吹响冲锋的号角,并调派了一千名装备大盾的甲兵上山。狄秋毫不畏惧的选择硬刚,摆明了要与敌人一决高下。

    第二波弩箭射出后,命中率虽然有所提升,共有七支箭射中了山道,导致几名士兵不幸丧生,但其中两支箭却被大盾弹飞。面对这种情况,漠北的士兵并未慌乱,反而逐渐形成了有序的阵形,攻势也愈发猛烈。

    李凌目睹了对方不退反进的态势,心中不禁有些失落。他意识到,真正的战争并不是靠一点小聪明就能决定的。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马谡的身影,但他迅速否定了自己与马谡的相似之处。他深知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仔细分析战局。

    经过深思熟虑,李凌确信自己的粮草器械以及山上水源等后勤保障都没有问题。他逐渐冷静下来,仿佛置身于一场大型游戏的战场之中,指挥着千军万马。李凌忽然大喝一声道:“举盾!”紧接着,一阵密集的箭雨落在三百亭阵线后。这些汗卫战士不仅射程远,而且射击精准,百分之八十的箭矢都准确地落在了目标区域。然而,由于李凌的及时提醒,守军只有两三名士兵受了些轻伤。

    尽管如此,李凌并不感到轻松。他明白,一旦对方的弓手能够射到自己的后方,将会大大增加防御压力,给士兵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并导致士兵疲劳度大幅上升。李凌善于从士兵的表情和情绪中判断他们的状态。随着对方接连两次的齐射,三百亭的士兵明显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伤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现在,自己的弓手对大盾后的敌人束手无策,战局愈发严峻。

    尽管床弩威力巨大,然而数量有限且装填缓慢,加之老旧磨损,已有两架在战斗中报废。与此同时,敌方的长弓手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李凌审视了一下地形,果断下令:“蓝玉狼,让出亭口,后退五步!”蓝玉狼立即传达命令,军士们有序地后撤五步。

    漠北的士兵趁机冲锋,士气高昂,战斗愈发激烈。然而,下方的汗卫却停止了齐射。尽管他们的射术高超,但在这狭小的三百亭内,他们无法准确分辨出己方士兵的位置,担心误伤友军。李凌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的策略奏效了。在这狭窄的山道上,敌方的大队人马难以发挥出其优势,而自己则可以利用地形优势,只要士气不崩溃,坚守十天半月也并非难事。

    三百亭再次成为了血腥的战场,尽管战况惨烈,但李凌并未亲自上前。他密切关注着汗卫的动向,寻找着破敌的契机。狄秋见前锋久攻不下三百亭,号声一变,终于下令汗卫出击。此时,守军的弓手已无法有效压制敌方的弓手,不断有守军弓手中箭倒地。五十余名弓手的伤亡虽然看似不多,但却是守军中宝贵的一层力量。漠北的士兵个个都是射箭的好手,李凌不得不命令山道上的弓手再次后撤。

    守军唯一的优势在于阵形和人数,因此他们勉强支撑着战局。汗卫高举长斧向前冲锋,漠北士兵的士气更加高涨。李凌感受到三百亭守军甚至自己身边士兵的气息沉重,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曾经在游戏中,李凌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一支部队来换取时间。他本想用三百亭守军的死战来拖过今天,即使三百亭失守,他也认为自己能够承受得起。然而,他忽然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第一波就被攻破,后面可能会引发全军溃败,还谈什么破釜沉舟?此刻李凌终于明白破釜沉舟的更深层含义。当年项羽能够胜利,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个人勇武,更是因为他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并肩作战的气魄!

    于是李凌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