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东西回来。

    朝上赶走了刘伯温,似乎一时风平浪静起来,但朱元璋身为帝王,便是有老乡情意在,也必比可能看着一方坐大。

    他开始寻人来与浙东集团对抗。

    好巧不巧,朱元璋挑的人,也是杨宪。

    得知这一消息的马蓁蓁真是无语,再次感觉到那种历史自我修正的轨迹。

    罢了,罢了,就看看以后会如何吧。

    马蓁蓁带着这般心态关注着,却瞧见,这次因为是皇上的授意,杨宪并不如历史上记载的那般谨小慎微韬光养晦,反而几次与李善长发生货真价实的冲突。

    李善长也知道杨宪并不是因为刘伯温才与自己起冲突的,担心皇上会因此厌倦了自己,也并不敢做的太过。

    至于历史上那般找代言人与杨宪对抗的事情,李善长并没有做。

    毕竟你说皇上的代言人……那整个朝廷的大臣,不都是皇上的代言人?

    你和谁怼,不都等于在怼皇上?

    李善长心胸狭隘,但有个优点,就是够怂。

    因为够怂,他在朱元璋面前一直都是一副老实样子,任劳任怨,这会儿朱元璋不满他,他自然就开始越发谨慎起来,甚至想请辞相位。

    但朱元璋还没想好这个宰相之位要怎么办,若李善长辞了,谁来做这个宰相?那他不又得多发一份银子?

    便只安抚了李善长几句,又转头叮嘱杨宪够了,先缓缓,别光针对李善长了。

    杨宪也够聪明,转头就对上浙西集团其他人,挑三拣四时不时的都喷一遍,倒真把个小团体暂时压制住了。

    马蓁蓁看着朝中一切,感觉现在的发展也不错。

    而且没了刘伯温在,李善长便像是少了头号敌人,多少能安分些;

    对于朱元璋来说,刘伯温这么有才的人也不算是没用了,能帮着马蓁蓁挣钱,就还是在给他老朱家干活,值!

    朝中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马蓁蓁只让人关注着胡惟庸,其他便不再管了。

    她的政治素养自认是比不上朱元璋,她也只是个人不是神,总不能谁都去救。

    只是觉得常遇春死在北伐的路上很可惜,而刘伯温这般神人一生坎坷令人唏嘘,她才出手管一管。

    至于其他,尽力而为吧。

    她现在有其他要忙的事情。

    在马蓁蓁的提议下,以及那些外来小玩意儿的诱惑下,朱元璋答应尝试在东海建个码头。

    那边离应天更近,走贸易也更方便。

    而且在马蓁蓁的金钱人力加持下,第一艘福船已经造好,就等着下水尝试。

    她的人又承建了码头的建造,这时,军营中传来消息——朱樉不见了。

    “这混账!估计是藏在援军中,跟着去打王保保了!”朱标气的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