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长垣”构造带,面积就有 5000 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含油地质构造带。
小波突然提问:“海底热泉是不是属于海洋矿藏呢?”小明说:“热泉不会是矿藏吧?”王可博士说:“我们去考察热泉后再下定论。”
南海梦想科考艇在潜入浅海底后,发现了一个个烟囱一样的 喷泉。“奇怪,海底没有工厂,
怎么这么多烟囱呢?”小燕子问。
“咦,这么多烟囱。”小波说。 “烟囱的颜色不一样呢。”小明说。高敏所长说: “这是海底热泉,也是‘海底黑烟囱’,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深处的喷泉,原理和火山喷泉类似,喷出来的热水就像烟一样,目前发现的热泉有‘白烟囱’‘黑烟囱’‘黄烟囱’。”
刘傻子教授介绍说,1979 年,米国科学家比肖夫博士首次在太平洋 2700 米深海域时,看到这一奇异的景象:蒸汽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不由惊讶万分。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们才发现,在“烟囱林”中,有大量不同的生物生存,它们基本上是围绕着烟囱生存的。”
科学博士王可说:“热泉温度为 60~464毅C。现代海底‘黑烟囱’的研究始于 1977 年,当时,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深海潜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率先发现海底热泉生态区,海洋学家又先后在墨西哥西部沿海以北的北纬 10毅海底和北纬 21毅的胡安·德富卡海峡下勘察到大规模热泉区,于是,分别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
刘傻子说,胡安·德富卡海峡海底热泉区中,拥有多处喷涌升腾矿物质的“黑烟囱”。这些奇异的自然景观,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近期的科学考察,又获得新的收获和重要的发现。
海洋爷爷高敏说, 距西雅图以西 300 英里处,太平洋海下,胡安·德富卡板块不断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因此造成沿胡安·德富卡海峡海底地层出现坼裂和扩 张,地球内部源源不绝喷涌而出的熔岩冷却,固着成新的海底地壳, 并将古老的海床置于其下并取而代之。
“这些烟囱是怎样形成的呢?”小波问。
王可博士说:“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海底‘黑烟囱’的发现及其研究,是全球海洋地质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海底‘黑烟囱’的形成,主要与海水及相关金属元素在大洋地壳内热循环有关。”
海洋爷爷说:“海水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倾泻深入地裂中,同时形成海底环流,将熔岩中大量的热能和矿物质携带和释放出来。”
刘傻子说,1979 年,又在同一地点约 1650~2610 米的海底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烟囱”,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约 350℃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 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 为“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 - 铁硫化物组成。
王可博士说,由于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 里,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
刘傻子教授说:“由于矿液与海水成分及温度的差异,形成浓密的黑烟,冷却后,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了硫化物的颗粒,形成金、铜、锌、铅、汞、锰、银等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世界各大洋的地质调查,都发现了“黑烟囱”的存在,并主要集中于新生的大洋地壳上。”
小波与小明问:“为什么人类现在十分重视到海洋探矿寻宝呢?”
计算机姐姐的解说,让小波、小明、小聪与小燕子明白了,人类对陆地有限的自然资源,连续多年进行大规模机械化采掘,源源不断地燃烧,已使其贮量日趋枯竭。为此,世界各国纷纷将人类未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