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上,张嘴不是诗,就是对联,实在喜欢卖弄。本来,他一考就是个进士,仗着自己有才,对上级难免不尊敬,难免言语冒犯。于是,那些官员,看不惯他的傲气样子,嫉妒他的才华,找机会给他挖坑,让上司寻了个空隙找了个茬,参他什么呢?
沈聪明说:“不会是告贾雨村贪污吧?”
于张喜淡然一笑说——-
沈聪明,你读懂了《红楼梦》没有,那时候做官都贪,你也贪我也贪,我告你什么呀?贾雨村的上级如果告贾雨村贪污,等于是在给自己挖坑。于是,找了个茬:“生情狡猾,擅篡礼仪”。头一条罪状,“生情狡猾”是个铺垫,关键是后有四个字“擅篡礼仪”。这个就严重了,因为封建社会的礼仪表现了严格的等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于是,“龙颜大怒,即批革职”,把贾雨村撤职了。
红学家范想林说:曹雪芹真是文学大师,在这儿总共只用了一百个字,就把当时的官场从贾雨村到他上司,到他的同级,一直到皇上,都点到了,“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八个字,画龙点睛,讽刺了当时那个社会,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曹雪芹早说了,那是什么盛世?那是末世。腐败透了,只要做官就贪污,所以他做了官他就不免贪污,“未免贪酷”,就欺压老百姓,你看看《红楼梦》里头有几个好官?
刘傻子教授接着说,贾雨村这样的书呆子,他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官之道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那个最重要的秘诀他没学到手。难免不得罪上司,难免不被革职,本来,生活在腐败的土壤中,要么不适应,要么受到腐蚀而变质。
刘媛媛编辑说,贾雨村被他的上司参了一本,最重要的一条,在封建社会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听话,听顶头上司的话,上司喜欢你,你这个官就保得住,你就能升;不喜欢你,你就下台,你就走人,甚至坐牢。
红学家范想林说——
我们读《红楼梦》,可以看到,贾雨村还没有彻底变坏,也就是说,贾雨村被腐蚀的过程并没有结束,就被革职了,之后他就把家眷送回老家,自己云游天下,然后到了扬州,就到了林黛玉家,成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终于得到林如海赏识,写了封推荐信,贾雨村就护送林黛玉进京,同时带了林如海的介绍信,找了贾政。
林如海当时是巡盐御史,巡盐御史是四品官,司局级,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工部是管建筑管水利的,也是四品官,结果他们俩保举,“轻轻谋了一个副职的候缺”,按说他过去由知府革职为平民,也不重新审查审查,这人到底怎么样,是不是能够官复原职。所以曹雪芹在这个地方用“轻轻”二字,把当时那个社会朝廷任命官员那个制度的腐败,刻画得入木三分。
乱判命案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以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冯渊的命案。曹雪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地细致,笔墨极其简略,他就通过几个细节把贾雨村人性的蜕变过程,他的心理活动,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当贾雨村听说冯家的仆人说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的时候,他不禁大怒,拿起那个签就要发签拿人,要抓凶手,结果旁边一个门子,使个眼色,嗯一下,贾雨村马上就宣布退堂,我们看,曹雪芹写的是: “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我们知道门子是个最普通的衙役、一个差役,地位他是最低的,怎么这个门子使个眼色,哼了一下以后,他马上就会,就只能停了手啊?这说明贾雨村确实是接受了经验教训了。他上回当知府的时候,吃亏就是因为没有伺候好上司,在官场里边没有听上司的话。这个门子本人虽然地位很低,但是他既然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给贾雨村使眼色,此人必有来历,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他肯定掌握很重要的信息。所以贾雨村他是接受上回的教训,不仅不能得罪上司,官场里面有些各色人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