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你来,师弟,开始吧。”安静下达命令。
电脑上调出一个完整的模型,这时就是现有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只不过在很多可以芯片化的位置,由芯片替代了原有的计算进程。
“好,我们把感应层传递的特征码组关联模型对应到信息元编码,然后把这些信息元编码放进特定的队列然后再放入集合组,队列是针对同一事物的标签信息元队列,用于精确对应到信息元编码,然后再把准确的信息元放入集合组里面,集合组是当前的环境条件组。”林久浩解释着。
“看到那条循环流程线了吗?很重要,因为放进集合组的信息元未必是最精确的,有可能是上一层集合类信息元,所以这里有一个循环流程,根据感应层不断充实特征标签队列,可以继续缩小集合里面的集合类信息元的范围,直到准确命中。”安静也指着屏幕解释。
“知道了师姐,如果不能准确命中,先以集合类信息元参与计算,这是一个循环优化的过程。”林久浩说道。
“好的,继续。”安静说道。
“由执行脑建立的一个【我元】子拟脑,是以特定条件元作为核心元的,并带有固定关联信息元,现在把条件环境集合组里面的信息元按照六亲关系放入各个象限,同时再以距离方位角度等设定关联关系中的角度距离和权重。”林久浩边演示边解说。
“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拟脑体系,你的那个特定条件【我元】,对于机器人来说,就是机器人本身。。。继续。”安静说道。
“好的,以【我元】为核心的条件环境拟脑模型,通过关联信息元接入我们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从而实现思维行走。”林久浩把条件环境空间定义感知空间,此时,在该条件环境空间中的信息元,都具备多个地址,除了感知空间地址,还有语义模型地址,以及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中的思维空间地址。
“师弟,你知道我在给其他同行讲解的时候,他们很多人认为这些集合里的信息元是新创建的,一直问怎么加入多元关联拟脑模型里,我还要给他们解释,这些信息元就是识别的编码,本来就在多元关联拟脑模型里面。”安静说道。
“是呀,师姐,感应层识别的是信息元编码,这些信息元不但已经在多元关联拟脑模型里面,而且关联关系也都是完整了,【我元】就是通过固定连接到直接关联信息元,以及这些条件环境集合组里面的信息元,完成在整体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中思维行走的。”林久浩说道。
“对,我们继续吧。”安静。
“执行脑接到任务指令,选择调用算法函数芯片,并由算法函数针对特定信息元编码,按照参数指令行走,最终得到我们需要的闭环。”林久浩说完,操控电脑模拟了一个过程。
“对,算法函数接替了执行脑工作,用芯片解决程序运算,然后将需要的可执行闭环反馈给执行脑闭环队列组。”安静用鼠标指了一下闭环队列位置。
林久浩接着说道:“师姐,基本信息存储这里还是要用到固态存储设备的。”。
“当然了,信息元的基本信息都是要用到存储的,继续。”安静回答。
“不只是信息元的基础信息,还有固定的【可执行闭环元+执行验证元】部分,以及信息元内可执行代码部分,这些都是基础信息。”林久浩顺手检查了一下,信息元对应的基础信息部分。
“是的,我们继续。”安静。
“执行脑得到最优的执行闭环,将闭环中的信息元,通过信息存储解析为信息和执行代码,传输给控制层,师姐,传输到控制层,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林久浩停下了电脑操作,说道。
“等一下,还没有完成,需要多走一步,虽然我们提交给控制层的信息和代码,后面的事情就是控制层的执行完成,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