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手指,那根手指要到百万年后才能收到指令,再过百万年,大脑才知道手指是否真的动过。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宇宙间不可能存在尺度跨越恒星的宏观文明,换句话说,用无限扩张空间尺度的方式发展文明是行不通的。

    我们现在换一个思考方式,把目光投向相反的方向。这里再回到开始时蚂蚁的话题上:为什么蚂蚁没有像恐龙那样毁灭而生存到今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个体很小,一个由小个体组成的生物群落所需生存空间和资源很少,因而生存能力更强。同样的空间,可能只够一只恐龙躺下睡觉,对一个蚂蚁城帮来说却是一片广阔的疆土;只够一只霸王龙吃半口的一块肉,却能成为一座蚂蚁城市的全体居民一年的口粮。所以,在大自然中,小个体群落的生存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大自然也许已意识到了这点,从自然选择的趋势来看,生物有向小个体进化的趋势。

    减小自身尺度就等于扩张了生存空间,我们把这称为文明的“反向扩张”。

    从长远来看,反向扩张可能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它在技术上要比打破光速壁垒更现实一些。这就需要人类用技术干予自身的进化,不断缩小自己的个体尺度。目前可以想像得到的技术是基因工程,按照目前这项技术的发展延伸开去,不难想像,人类有一天可以像编制计算机软件那样操纵基因,那时的生物学将创造出我们难以想像的奇迹。看看现在的地球上,体积最小的、与人类较为相似的哺乳动物是鼠类,借助于基因工程,人类最终有可能把自己的个体缩减速为白鼠大小。如果人类的个体达到这个尺度,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想想现在我们的一套普通的两室一厅住房,在那时人们的眼中将是一座多么宏伟的宫殿啊!地球对于人类,已是一个现在无法想像的广阔世界。也许你觉得这想法有些滑稽,但当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时,女孩儿们就不会在身高上取笑你了。

    这只是反向扩张的第一步,还不是真正的微观文明。考虑到文明的终极发展,这样的尺度缩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给未来的超级文明创造一个充分广阔的空间,人类可能要把自己的个体缩减到细菌尺度!这个想法听起来疯狂,实现它仅靠基因工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为复杂的技术,诸如纳米机械和其它许多我们现在还无法想像的技术,但与超越光速和空间折叠相比,它至少没有违反已知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从原子级别考虑,细菌大小的物质所拥有的原子数量和每个原子拥有的量子状态,足以存贮和处理目前人的大脑中存贮和处理的全部信息。你可能还是觉得疯狂,但想想要是回到一百多年前,你把现在的一块P4芯片给人看,并告诉它这小玩艺儿内包含的东西,你也同样会被关进疯人院的。

    一个由细菌尺度的个体构成的文明是什么样子?世界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样子?你可以自由地想像,很快会发现这种想像是最让人心旷神的事。下面,只摘录拙作《微纪元》(一篇描写微文明的科幻小说)中的一段:

    ……他想象着当微人们第一次看到那棵顶天立地的绿色小草时的狂喜。那么一小片草地呢?一小片草地对微人意味着什么?一个草原!一个草原又意味着什么?那是微人的一个绿色的宇宙了!草原中的小溪呢?当微人们站在草根下看着清彻的小溪时,那在他们眼中是何等壮丽的奇观啊!地球领袖说过会下雨,会下雨就会有草原,就会有小溪的!还一定会有树,天啊,树!先行者想象一支微人探险队,从一棵树的根部出发开始他们漫长而奇妙的旅程,每一片树叶,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还会有蝴蝶,它的双翅是微人眼中横贯天空的彩云;还会有鸟,每一声啼鸣在微人耳中都是一声来自宇宙的洪钟……

    科学家们总倾向于从宏观文明的角度来推测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的行为和迹象,如一个著名的假设:星际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在恒星的能量,其结果是,它们的世界可能是围绕着恒星的环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