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高句丽的战争中还是出现了失误。

    而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他好大喜功,连续三次大规模征伐高句丽,导致国家财力耗尽,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

    “太子,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之前在朝堂上,你可是明确主张攻打高句丽的。”

    李世民一脸疑惑地问李承乾。此时此刻,他收起了对高句丽的轻视之心。

    高句丽就宛如是一个魔咒一般,让强大的大隋朝屡次吃瘪,甚至到了后面,高句丽用隋人的尸体,堆积起了京观。

    你可以说大隋乱,但不能说大隋弱。

    “高句丽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是陛下不能亲征,不然就会造成举国动荡。”李承乾也欲阻止李世民亲征。

    说到底,李世民也有了类似隋炀帝一样的好大喜功,想在他的传记之上,再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事,日后再议。”然而,李世民也并未死心,还是想大展武功。

    “陛下,太子所言极是,陛下就应坐镇都城,震慑宵小。”

    “对,陛下之文治武功,何需用一个小小的高句丽来彰显呢?”

    几位大臣见李世民的态度松了下来,也都纷纷趁热打铁劝道。

    “朕都说了,此事之后再议,至于确定谁为主帅,等到行军之时,再进行确定。”

    李世民还是有些执拗道,不过他余光之中,看见李承乾上前了一步,心里又是一抽,这太子骂起他老子来,比魏征骂的还要难听。

    “今天军事就议到此了。”李世民直接宣布了小会议就此结束,不想再被喷。

    “等下,太子单独留下!”见几人都躬身退后,李世民再道。

    ……

    “还好有太子殿下劝诫,否则以陛下的性子,肯定要御驾亲征了,到时候我们这些人可就拦不住了啊!”

    走出偏殿后,李勣一脸庆幸地感叹着,言语之中掩饰不住兴奋之意。

    李靖已经归隐,那么这场高句丽之战,李勣肯定就是主帅的不二人选了。但是如果李世民要御驾亲征,那么灭国之功自然就与他无缘了。

    “英国公,先别高兴得太早了,现在还没有完全劝住呢。依我看,陛下对攻打高句丽还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房玄龄无奈地摇了摇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而且,如今太子殿下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可以让太子监国,这样一来,陛下也可以完全放心出征,不存在那所谓的国都无人坐镇的情况。”房玄龄继续分析道。

    “话虽如此,但战争变幻莫测,我们必须要劝谏陛下,不能让陛下立于险境之中。”李勣眉头紧皱,语气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