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之前,东方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对它们都还没有什么影响。

    故匈奴成了唯一有影响的强大力量,它们或多或少也间接地受制于匈奴。

    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

    汉武帝即位不久,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连一带曾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中国古书上称

    “禺氏”。秦汉之际,大月氏的势力强大起来,攻占邻国乌孙的土地,同匈奴发生冲突。

    汉初,多次为匈奴冒顿单于所败,国势日衰。至老上单于时,被匈奴彻底征服。

    老上单于杀掉月氏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过这次国难以后,被迫西迁。

    在现今新疆西北伊犁一带,赶走原来的

    “塞人”,重新建立了国家。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并很想有人相助,共击匈奴。

    汉武帝根据这一情况,遂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

    天山北路,是天然的优良的牧场,当时已为匈奴所有,属匈奴右部,归右贤王和右将军管辖。

    西北部伊犁河一带原住着一支

    “塞人”,后被迁来的月氏人所驱逐。而大月氏后又为乌孙赶走。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

    “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

    “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建元三年,即前138年,张骞

    “以郎应募,使月氏”。

    “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主要过程首次西行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

    一个归顺的

    “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他们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

    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这就是说,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去出使月氏。

    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到南方的越国去一样。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张骞出使西域的线路图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

    但均未达到目的。他

    “不辱君命”、

    “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