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在巂州的流放地,消息闭塞,但一些重大的政治风波还是会传到这里。当李瑗谋反被杀、李世民与突厥签订渭水之盟,以及昔日东宫谋臣魏征投靠了李世民这一系列消息传到李承宗的耳中时,他仿佛被雷击中,一时间愣在原地。

    李承宗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的双手颤抖地捂住心头,仿佛那里正有一股难以名状的痛苦在蔓延。他只觉得头脑一阵眩晕,眼前的世界开始变得模糊,四周的景物似乎在旋转,他的身体摇晃不定,险些摔倒在地。

    可达志和王珪见状,急忙上前扶住了摇摇欲坠的李承宗。可达志紧张地望着他,双手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臂,试图给他一些力量。王珪则轻声安慰道:“殿下,您要挺住啊。”

    在两人的扶持下,李承宗缓缓地坐在了一块大石头上。他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然而,当他想到父王李建成的旧部李瑗被李世民逼迫谋反并最终被杀,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愤怒。

    “李世民,你这个小人!”李承宗突然怒吼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恨意。他的双眼仿佛要喷出火来,紧紧地握着拳头,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出来。

    可达志和王珪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担忧。他们知道,此刻的李承宗需要的是发泄和安慰。于是,他们默默地站在他的身边,任由他发泄心中的怒火和悲痛。

    李承宗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最后变成了无声的抽泣。他的肩膀一抖一抖的,显然是在极力压抑自己的哭声。可达志和王珪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试图给予他一些安慰。

    过了许久,李承宗才抬起头来,眼眶微微发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吐出。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沉沦在悲痛之中。他需要振作起来,为了父王、为了李瑗、也为了自己。

    “我会记住这一切的。”李承宗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他擦干了脸上的泪水,目光中闪烁着复仇的火焰。他知道,自己需要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让他东山再起的时机。

    在华丽的宫殿中,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眼神深邃地望着远方。称帝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朝中的动荡已逐渐平息,大唐的形势也日益稳定。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有一份牵挂,那就是被流放到巂州的韦挺和王珪。

    他回想起当初的杨文干事件,那场风波也牵扯到了他,最终导致了韦挺和王珪的流放。每当想到这个,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愧疚。他决定,是时候把这两个人召回来了。

    于是,他站起身来,走到御案前,提笔写下了一份召回的诏书。他的笔下,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沉重,仿佛承载了他对韦挺和王珪的歉意和期待。

    写完后,他轻轻放下笔,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喊道:“来人!”

    一名侍卫立刻应声而入,跪在李世民面前。李世民将诏书递给侍卫,郑重地说道:“传朕旨意,即刻召回韦挺和王珪。”

    侍卫接过诏书,应声而去。李世民望着侍卫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韦挺和王珪回到长安的那一刻,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偏远的巂州,王珪与韦挺两人某日接到了来自京城的诏令。诏令上,李世民的字迹端正而有力,内容明确,希望他们二人能尽快回京。这一消息让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期待与激动的光芒,他们仿佛已经提前看到了那繁华长安城的影子,感受到了宫廷的庄严与忙碌。

    两人随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承宗。王珪神色凝重地说道:“承宗,我们接到了陛下的诏令,召我们回京。对于你来说,这或许是一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韦挺也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点头附和:“是的,这是一个你可以重整旗鼓,再次展现自己的好时机。”

    李承宗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他沉思了片刻,然后猛地抬起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