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共工撞折了不周山,引来灭顶灾祸,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拯救苍生。

    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在现实世界找到了实证——贺兰山。人们针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不周山,考证了中国所有山脉之后,发现只有贺兰山符合条件。神奇的是,贺兰山西侧的阿拉善,盛产奇石,这些奇石不但造型奇绝,颜色也丰富多变,完全符合想象中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的形象。

    因此有一种说法,贺兰山是被共工撞断的不周山,而阿拉善就是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地点。

    这个说法还有一个佐证:中国最神秘的岩画——贺兰山岩画。

    不周山作为华夏民族的圣山,是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祭祀中心,也是当时权力与文化的核心区域。如果不周山就是贺兰山的话,岩画上大量出现的抽象符号和人面像,也就可以解释了。

    随后,镜水一行人登上贺兰山顶。此时天空乌云压顶,他看着那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山脉,仿佛穿越到当年水神共公和火神祝融大战的现场。(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发动进攻,黄沙漫天,尘土飞扬。共工此时不敌祝融的拼死反击,水神共工恼羞成怒,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从此以后,此地战火硝烟不断,怨气冲天,炮火连天。

    镜水内心酸楚,不禁心中流泪,长叹一声: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时镜水凝重的对学生们说:“此行之前半个月,我有一天腹痛难忍,后来去卫生间方便一下,才知道自己便血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闭眼一观,原来是我们即将要去的贺兰山因果即将开花。我看到那里黑气漫漫,冤魂无数,黄沙蔽日。后来一查,贺兰山乃我中原抵御匈奴入侵的一个重要屏障。纵览华夏的历史长河,历朝历代或太平盛世,或狼烟四起,但有那么一个地方,从春秋战国到清朝,基本上一直都处于战争之中,它就是有着“鬼山”之称的贺兰山。”

    这时学生们也都感觉瞬间汗毛竖起,脊背发凉!(当时是8月三伏天)仿佛听到了幽深的山谷里那当年战争时兵器碰撞,战马嘶鸣,士兵呐喊和痛苦哀嚎的声音……,大家不由得不寒而栗!

    镜水接着说:“义渠,一个盘踞在贺兰山地区的游牧民族。它曾经因恐惧西周的强大力量而臣服于周,不可避免的,又因为周的衰落而反叛,并建立了义渠国。它向周边的小国发动战争,获得了土地,成为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国家。在秦国与魏国的雕阴大战中,两军对峙不分上下,而魏国则派遣使者联络义渠国,希望能从背后给秦国狠狠地捅上一刀。然而已然衰落的义渠又怎会是变法后秦国秦军的对手呢?秦国只是调用了西北地区的守军,便轻而易举地瓦解了这次义渠的进攻。

    公元前331年,心怀大略的秦惠文王借义渠内乱,想要彻底平定西北动乱,便派秦军攻打义渠。秦军依靠先进的弓弩等装备战胜了义渠,从而贺兰山等大片土地则纳入了秦帝国的版图之内。

    然而在秦帝国与六国争霸,无暇顾及西北地区之时,匈奴军队趁机占领了河套地区,贺兰山再一次易主。

    秦始皇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蒙恬率领三十万兵马进攻匈奴占领的地区,在攻占河套地区之后又于第二年进攻贺兰山地区,给予匈奴重大的打击,迫使其退出贺兰山及阴山地区,贺兰山便再一次纳入秦帝国的版图。

    楚汉相争之际,此处又被匈奴借机占领大片西北地区的土地,并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御驾亲征,在此也遭遇围城耻辱。

    后来汉武帝刘彻登基,胸怀大略的他更改了无为而治的策略,同时加强中央集权,发动河西之战。在霍去病等大将的带领下,汉军所向披靡,并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依托贺兰山为桥头堡,可进可退,为保障汉帝国的商路及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