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工程建设,尤其是在边境筑城,一般意味着为战争作准备,会给邻国造成巨大的压力。

    公子彄的意图非常明显,与国君就是要,对着干。

    而且,这一次,公子彄在没有经过鲁隐公这个摄政国君的同意下,居然私自调动了鲁国军队,赴郎地筑城。

    这给鲁国附庸国费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一国之君,居然没有军队的控制权,这个国君还算是一个象样的国君吗?

    鲁国国君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鲁隐公非常生气。

    但他也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他必须要找到机会,彻底解决类似国君权力被架空的问题。

    公子彄搞了一把动静,但鲁隐公却貌似对这位叔叔非常客气,没有丝毫责难的意思,这让公子彄非常得意。

    鲁隐公选择了隐忍,因为他从一个诸侯国的内乱中,似乎得到了很多的经验。

    那个诸侯国,就是中原新贵郑国。

    公元前722年,郑国国君郑庄公在隐忍了整整二十多年后,终于将起兵作乱的兄弟公子段给灭了。

    鲁隐公看得很清楚,这位大周王朝卿士兼郑国国君的郑伯,居然隐忍了那么长时间才下手。

    郑伯一来是看在手足之情的份上,二来是让兄弟多行不义,最终为自己灭了兄弟积聚了足够的理由,一举平叛成功!

    现在,公子彄的行径与郑段的做法非常相似,郑段在封邑筑城,不断扩大食邑,扩充军队,最后起兵作乱。

    你公子彄也在封邑筑城,图谋扩大食邑,到时也将起兵作乱。

    要不到时,寡人就学郑伯,一举灭了这个叔叔?

    唉,算了吧,自己只是一个摄政的国君。再过几年,国君之位就得还给弟弟。

    如何收拾这个叔叔,到时由国君正式出面,自己在背后出谋划策,只要理和礼都在自己这一边,还用担心什么?

    自己还是小心谨慎些吧,对,毕竟所谓的摄政已经是远古时代的事了,这个年代,哪个诸侯会有摄政的?谨慎摄政吧。

    鲁隐公决定暂时不理会公子彄,至少表面上他不能与公子彄撕破脸,那就隐忍不发吧。

    因为他要做的事很多。既然决定了自己的摄政方略是谨慎行事,那就继续为今后归政兄弟公子允作足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