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产生了新的天子七庙!
外加四亲庙,在东汉末年也有了所谓的二祖五宗四亲庙的十一庙格局!
这二祖五宗分别为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世宗明皇帝·刘庄和汉肃宗章皇帝刘炟!
汉朝七位皇帝的庙号,也被后世公认为含金量最高的庙号,因为在汉朝结束之后,庙号制度,就被玩烂了。
如果要追查元凶的话,那就得问史上第一个在生前给自己设立庙号的魏烈祖明皇帝·曹叡了!
曹操在世时,按照周礼,明面上设诸侯五庙,即一位始祖和曹操的父、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
在曹丕篡汉之后,追封他为魏太祖武皇帝,所以原有的诸侯五庙,自然也升级到了天子七庙。
曹叡又追封曹丕为魏高祖文皇帝,他自己更是生前就直接定好自己的庙号:“景初元年,有司奏:帝为烈祖,与太祖、高祖并为不毁之庙。从之。”
曹魏不再遵从“有功曰祖,有德曰宗”的原则,“祖号之滥,实肇于此”。
自此,庙号制度被破坏,由于三国时期的皇帝不再和汉朝皇帝一样,在谥号前面加“孝”字,所以谥号制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唐朝虽然又加回了“孝”字,但谥号动辄一二十个字,所以可以发现,在唐朝之前,后人称之前的皇帝为谥号,比如汉文帝,到了唐朝之后,就开始称庙号,比如唐太宗!
可实则,两个人都是太宗文皇帝!
生前为自己定下庙号,这绝对是不合礼法,且让后人耻笑的一件事情,可曹叡如此做,也是迫于无奈,究其原因,他没有亲生儿子!
两汉惜“祖”如金,凡庙号得承认的皇帝,可一直享受祭祀,曹魏却连出三祖!
曹叡怕的是自己死后,不得尊重,继任皇帝曹芳不给他加庙号,如此,按照迁祧制度,四世过后,他便会被迁祧出庙,唯有“祖宗之庙不可毁”,所以这么做,也只是为了能让自己生前就成为祖宗,得到永世祭祀!
所以在曹叡时期,已经完成了曹节、曹腾、曹嵩,外加曹操、曹丕和自己的“六庙”制度,再下诏“三祖之庙,万世不毁”,结果也如曹叡设想中的一样满意,曹芳继任皇帝之后,没有和后世嘉靖帝一样出现“大礼议事件”,毕竟说起来,曹芳是曹彰的孙子!
可惜的是,曹魏政权,只持续了五世,便被司马家篡位了。
曹叡所谓的“万世不毁”,也和当初秦始皇的那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一样,成了历史的笑料。
以上,可以看出,历代哪怕是皇帝,对于死后立庙的重视,而除了历代帝王之庙外,古今能以非帝王之身立庙者,那才是得到历史的认可的。
最负盛名的,像是祭祀孔子的文庙、祭祀姜尚的武庙、祭祀关羽的关帝庙、祭祀岳飞的岳王庙、祭祀孙思邈的药王庙、李冰父子的二王庙……
而这些庙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陪祀人选。
像孔子文庙的十哲七十二贤,姜尚武庙的十哲七十二将,关羽关帝庙则更似天子七庙,除了关平、周仓、王甫、赵累外,还有他的始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乃至夫人像!
所谓配享太庙,这可以说是对开国功臣最大的褒奖了!
陪祀曹操庙和陪祀曹丕庙的这些功臣,虽不像是武庙十哲七十二将、云台二十八将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样为后世津津乐道,但本质上,是相同的!
陪祀曹操庙的二十六功臣,分为五批入祀。
第一批三人: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
第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