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钢铁的铁场,属于冶炼工业;如纺织作坊则属于轻工业;如制造兵刃甲胄火铳的作坊,则称之为军工业。”

    “其实大明这些场坊,称之为工业绝对是大大高估了,勉强能算个工业雏形。因为这些场坊的生产效率太低,而真正的工业,生产效率极高。”

    “以钢铁生产为例,大明眼下便是十年、几十年生产的钢铁加起来,也未必有后世中国一天生产的钢铁多!”

    “大明还属于农耕国家,后世中国则属于工业国家,而拥有强大生产能力便是工业国家的一大特征!”

    虽然刘宽是信口而言,说得并不好,但朱元璋还是听得一脸震惊。

    回过神,他想质疑刘宽故意夸大后世所谓的工业之力,却又觉得刘宽没这么做的必要。

    于是他张了张口,终究没将质疑的话说出来。

    不过,听了刘宽这番话,朱元璋也算明白过来,不论是科技、工业,还是后世的其他事情,都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反正他铁了心要将刘宽留在大明,为他所用,相关的事大可以后慢慢询问。

    眼下还是问些实际的事比较好。

    念及此处,朱元璋便问:“刘公子可会打造那火车?”

    朱元璋想的是,既然这跨江大桥和铁路一起穿越到大明了。只要能有火车,这段铁路他就能用上。

    若真的好用,日后大明也可以发展科技、工业,将铁路修建得更长。

    如刘宽所描述的后世中国一般,铁路可达四极八方。

    那样的话,朝廷对地方、边疆的掌控力必然更强,无论内忧还是外患,都更容易解决。

    大明国祚必然也因此延长。

    刘宽没想到朱元璋刚才还在询问科技、工业,转眼就换了个这么具体的问题。

    想了想,他如实答道:“我并不会造火车,但初代火车不算特别难造,其中涉及的科技、发明我都大概了解。”

    “若是我留在大明,陛下肯许我征用各方面所需的人手,给予钱粮物料的保证,我倒是可以尝试做此事。”

    刘宽想的是,如果他回不到后世,只能留在大明,一开始最好不要当类似于“工部尚书”这种职位太高、管事太多的大官。

    因为这样很容易招人嫉妒,甚至陷入朝堂、官场的争斗中,进而限制住了他的手脚。

    倒不如先去做一件具体的事。

    组建自己的团队,“发明创造”大明第一辆火车,便是很好的选择。

    另外,刘宽觉得,与其费尽口舌地劝朱元璋及大明各方势力发展科技、工业,倒不如先让他们见识科技、工业带来的好处。

    既然有一条现成的铁路跟着他一起穿越了,他只需造出火车,尽快让这条铁路投入使用,便可达成“劝说”目的。

    朱元璋原本只是那么一问,并不认为刘宽就会造火车。

    毕竟之前刘宽都说了,他在后世还是个处在学习阶段的读书人。

    听刘宽说能造出来,他既意外又惊喜,不由笑道:“好,那咱就封你为我大明的工部尚书!”

    刘宽有点无语,心道,老朱这封官也太随意了,工部尚书说给就给。

    但他也清楚,才废除了宰相和中书省的朱元璋,在大明很多事情上确实可以做到一言而决。

    可惜这并不符合他的计划。

    他当即拱手,道:“陛下如果真想让我为大明效力,便让我踏实做事。”

    “工部尚书官职太高、管的事太多,我并无相关经验,冒然任此职,恐怕不仅做不好,反而会招人嫉妒,陷入官场争斗之中,进而耽误了做事。”

    听了刘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