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或者说,目前还只能潜移默化地来。

    朱标喝了口茶,道:“父皇已将建立医学院、开办医学交流大会之事交给我督办,且三日前就下旨征召天下名医入京。”

    “此事略有点急,我一时不知从何着手,因此想听一听妹婿你的建议。”

    朱标说不知从何着手是假,但想听刘宽建议绝对是真的。

    毕竟这两件事都是刘宽提出的,肯定有一些想法。

    刘宽想了想,道:“在我们后世,医学院是兼具医学研究、教授医学、治病救人三大功能的地方。”

    “当然,主要是以前两者为主,后者为辅。因为,治病救人主要是在医院进行。”

    “医院?”朱标听到新名词,不禁问:“可是类似于医馆?”

    刘宽点头,“确实类似于医馆,但规模却比医馆大多了。举个例子,在后世,即便是一个小县城中的人民医院也有上千职工。”

    “一般会分成几十个科室,拥有上百名医师,也即是大夫;又有数百名护工,及至少上千张病床。”

    刘宽所讲是印象中的数据,并不完全准确,但应该大差不差。

    朱标听后,满脸震惊。

    像什么科室、护工、病床之类的词语,他只能猜测大概意思,但大夫的意义他确是懂得的。

    上百名大夫啊!

    这还只是一个普通县城中的医院?!

    “后世医学竟···”朱标一时想不到词语形容,然后脑海中忽然浮现那日刘宽城门楼上所用过的一个词,遂接着道:“竟发达至斯?!”

    刘宽点头道,“若说发达,一座县医院还代表不了全部——其实县城中,类似规模的医院往往有两三座。”

    “若在府城、省城,类似规模乃至更大规模的医院也往往有多座。若在京城,比之更大的医院也有十几座!”

    “此外,后世还在县以下的乡镇设立了乡镇医院,即便是在广大乡野农村,也设立了诸多医疗点,每个医疗点拥有至少一名大夫。”

    “另外,这些官方医院对一些极度贫困的患者,会免费治病施药。”

    “对普通百姓,其中一些治疗手段、药物,也会根据国家政策酌情给予优惠。”

    说到这里,刘宽便停了下来。

    因为他忽然想起了后世经常听人议论种种医疗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各种看病难问题,便不好意思再多夸。

    然而朱标听了刘宽这番话,却再次被震撼到了。

    回过神后,朱标略带感叹地道:“我父皇建立大明后,有感于百姓求医治病困难,便承袭宋元旧制,于洪武三年在京师以及各府、州、县设立惠民药局。”

    “药局不仅设有大使、副使,还有一位医官,以较为低廉的诊金为贫苦百姓诊断,若遇疫病流行,还会免费发放药物。”

    “洪武七年,又于各府、州、县设立养济院,专门收养鳏寡孤独等贫病无依者,以及工匠、军士及其他老弱病残者。”

    “养济院中亦有医官,且免费给收养者看病、治病。”

    “虽然无论惠民药局、还是养济院,皆有不完善之处。但我熟读历代史书,一直认为我大明此类治病救人之制度已冠绝历代。”

    “不想,与后世相比竟是不值一提!”

    说到最后,朱标摇了摇头,脸上竟露出一抹自嘲神色。

    刘宽担心朱标因此被打击到,便道:“后世能建立如此好的医疗体系,部分原因是科技发达、物质相较于现在极度丰富的缘故,殿下何必与之比较呢?”

    “正如殿下方才所讲,大明如今的医疗体系已经强过前面的历朝历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