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什么活计都是白天干了,晚上早早睡觉。

    叶欣不禁感叹自己的一穷二白。

    还好,她有空间。

    空间里面是没有黑夜的,一直是明亮的白天,这个已经得到了验证。

    叶欣进入空间,在木屋二楼的书房坐下看信。

    信是从苏省常市寄过来的,收信地址就是她这里,桂省南市洪泽公社丰水大队凉水塘。两地相隔三个省份,一千多公里,可以说山长水远,千里迢迢。

    原主一个十六岁的半大孩子,只身一人来到这里,可谓艰辛。

    这也是这个年代许多知青的缩影。在此前和此后,或自愿或被迫上山下乡的知青,据后世统计有一千多万人。

    叶欣打开信,看了起来。

    信是以原主姐姐叶欢的口吻写来的,在开头问她为什么不写信回家?为什么不回信?然后问她在这边的情况如何,是否适应了乡下生活,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然后写这次寄过来的东西,分别是一双布鞋、一件衬衣、一罐咸肉酱以及二尺的布票,让她查看包裹,有没有缺少。此外还有一张三十块钱的汇款单,需要去镇上兑取。

    信的最后,叶欢希望她能够回信说一下情况。家里人都很牵挂她,也表达了不得已让她下乡的愧疚,希望她不要怨恨家里,写信保持联络,让家里人知道她的情况。

    原主之前没写过信回去?

    叶欣回忆了下,发现确实如此。

    在离开家之前,家里让她到了之后写信报平安。但原主三月初到了,没写。家里等了一个月没等到,在四月的时候,写过一封信来问情况。原主也没回。一直到现在六月,家里又来信一封。这次还寄了一些东西过来给她。

    至于为什么原主不回信,其实这封信也透露了一点,那就是原主怨恨家里不给她找工作留在城里。

    她父母是双职工,条件也算可以了。不过这年头普遍的重男轻女,还喜欢多生。原主上头一个姐姐,虽然不是男孩,但第一个孩子也还算疼的;第二个还是女儿,也就是原主,就不受待见了;下面一个弟弟,当然是最受宠的。

    姐姐读到了初中毕业,父母花一笔钱给找了个工作,留在了城里。

    原主也读到了初中毕业,还考上了高中,但是没能读下去,父母也没给她找关系找工作,直接帮她报名下乡了。原主才十六岁,这么瘦瘦小小的,就被迫下乡种地了。

    这也就算了,临行前除了两套被子和几套旧衣服,就抠抠搜搜地给了三十块钱,因为钱要留着给弟弟找工作!

    宝贝儿子当然要留在城里啦,怎么能去乡下受苦?!

    想到这里,叶欣仿佛体会到了原主不甘怨恨的情绪,一阵难受。

    她赶紧捂着胸口做了几个深呼吸,缓过情绪来。既然已经离开家庭下乡落户,跟家人接触就很少很少了,以前那些也跟她没关系了,不必放在心上。

    不过这钱倒是可以先借来用用。

    叶欣拿起那张汇款单仔细看看,露出了笑容。

    原主原本的三十块钱,在来的路上要买脸盆、肥皂等生活用品,已经用得差不多了。现在又来三十块,终于可以添置一些东西。

    叶欣掰着手指头盘算,水杯、煤油灯、调味品……以及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