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

    这里有着大片的土地需要垦荒。由开国将领王震将军于1949年10月至11月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疆,平定了新疆的局势,开展了大规模的屯垦戍边活动。王震将军有一首五言诗很能说明这段历史:“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短短的二十个字,道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不平凡。距离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

    她们作为改革开放后新一轮的中华儿女,实际上是以军人的名义到这儿来开荒种地了。加林回信安慰她,无论任何工种,都要坦然面对,同时,别忘记自己的梦想。既然新疆这片土地选择了她,那就从新疆开始,从兵团人开始,让信天游的曲调在新疆这块土地遍地开花吧!

    巧玲告诉他,她还在集训期间,本来是不可以通信的,连家里都不可以。但是,她的陕北民歌很受部队首长和兵团人的喜欢和赏识。她已经进入九团演出队,经常会去别的团场、塔里木河大桥建筑工地、阿拉尔城市规划现场演出慰问。她们演出队的领导向她透露,她有望进入农一师军政文工团。她写信给她,是经过领导特批,邀请他帮忙创作陕北民歌的。

    她在信里跟他讲到了地窝子,讲到了“红八连”,讲到了八千湘女上天山,两万鲁兵援新疆的故事;讲到了一望无垠的戈壁滩,讲到了“三五九旅”,讲到了“三五九旅”的前世今生;讲到了陕北,讲到了南泥湾,讲到了军民大生产,“南泥湾”精神,不止是在舞台上,还包括在垦荒地里……。

    高加林流泪了,那也是他的向往。南泥湾,陕北的南泥湾,无产阶级的摇篮,老一辈革命家的哺乳地,自力更生的精神象征。是南泥湾精神,扛起了新中国的脊梁。

    “南泥湾”精神被复制到新疆,并覆盖全疆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仰?一种传承。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力更生的精神文明象征,被一代代的兵团人继承和发扬下来了,这让他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也让他无限向往和憧憬。

    他立马整理好两首歌曲,草草地写了一封短信,一并给巧玲寄了去。

    如果可以,他也想飞身到这个地方,成为兵团的一员。骨子里的奋斗精神,让他实在不甘心仅仅只是委身于高家村,做一辈子的教书匠。他突发奇想,可不可以以“知青”的身份跻身于援疆的行列,也来到这片垦荒大潮中锻炼自己。他不知道能不能从政府那里获取信息,是不是有援疆的指标?

    他想写信问问自己的叔父,他之前在新疆的部队,那边一定有他的老同事,老领导,有没有这样的政策他一定知道。这种事问巧玲肯定没用,她只是一个新兵,根本没有机会了解这样的讯息。

    高加林的内心煎熬并沸腾着。他因为赶稿子,都还来不及向叔父打听,亚萍的信又来了。亚萍在信里要他做一个决策,他很难做!她之前的信里隐隐约约也提到过,但没有这么强烈。他重新把信纸展开来,逐词逐句地阅读,他在思考该怎样给亚萍回信:

    我最最亲爱的加林、我的爱人:

    见信如面!

    请原谅我这么称呼你,我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燃烧似火的心,我多停留一刻,我觉得自己就会被爱情的巨浪熔解掉了。那是火山喷发的岩浆,是海面被卷起的十二级巨浪,你知道吗?只有你能拯救我。

    我觉得这样称呼你我并不唐突,因为我早就把你当做我的爱人了。

    加林,你知道吗?回来这半年多,我很痛苦,我天天都在想你、思念你,白天想,夜里想,我想得窒息了自己,生命为你而枯竭,我现在有严重的失眠。

    我祈求上天给我一次机会,让你来到我的身边,用你宽阔的胸膛来温暖我的生命。

    大概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上天终于被我感化到了。我在《钟山》杂志社给你找了个临时编辑的工作,这是再适合你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