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窃私语不断。
苏婉若正坐于高台之上,目光从容而坚定,她深知今日是关键之日。
她从容地起身,娓娓道来,细述女子受教育的裨益,举例说明女子参与管理侯府事务的种种成功实例。
“时代在变,我们不能一直拘泥于陈规。”她的声音不高,却极有感染力,渐渐使众人噤声倾听。
辩论进入高潮,一名反对者起身,故作姿态地质疑:“夫人可知,女子为内,男子为外,强行颠覆只会引来灾祸。”
苏婉若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回应:“世间万物总在变化,我们的思想为何不可发展?正因如此,女性教育才应当提上日程。”
随着苏婉若的话音落下,现场渐渐出现了些许变化。
支持的声音开始传出,学者之间也有赞同的点头。
就在气氛渐佳之时,霍堰廷暗中安排的人将有心生事之徒化解于无形。
几个小时后,辩论会终于临近尾声。大多数在场的贵族被苏婉若的智慧与胆识所折服,纷纷赞同这一改革主张,表示将会在各自势力范围内进行尝试。
夜幕降临,苏婉若与霍堰廷并肩而坐,望着屋外挂着的圆月辩论会结束后的第二天,苏婉若就成了京城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无论是在达官贵人的小聚中,还是市井巷尾的闲聊时,人们都在讨论这位勇敢、睿智的世子妃。
支持女子教育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京城之中仿佛刮起了一阵清新的风。
在一片支持的声浪中,苏婉若知道自己不能止步于此,她必须趁热打铁。于是,她将筹备女子书院的事务提上了日程。
她每天在府中处理事务,忙得不可开交,却不曾露出疲惫之色。
她的贴身侍女冬青见状,忍不住说:“夫人,今日又是一整天未有片刻歇息,莫要累坏了身子。”
苏婉若放下手中描绘书院图纸的笔,微微一笑:“女子书院的事情,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不枉我一番苦心。”
霍堰廷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苏婉若忙碌的样子,他心底涌上一股暖意。
这个女子,比他想象中更加坚韧,也更加聪慧。
他忍不住伸手为她斟了一杯茶,道:“婉若,今日之事不急于一时,还是稍作歇息吧。”
苏婉若接过茶杯,眼底透出丝感激,轻声道:“堰廷,有你在,我心里踏实不少。”
与此同时,关于女子书院的讨论在朝廷中也逐渐引发波澜。
苏婉若知道,若想彻底推动女子受教育的改革,单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她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尤其是朝中重臣的帮助。
然而,不如意者总是难以避免。侯府内一些持守旧观念的老臣,开始私下猜疑,甚至有人找到霍堰廷,试图劝说他阻止苏婉若“胡闹”。
霍堰廷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早已决定,绝不动摇对苏婉若的支持。
就在此时,冬青一脸慌张地找到苏婉若,“夫人,我在厨房听人说,府里有些老臣与外头的反对派勾结,似乎想要对夫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