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个姓马的,我本以为他也跟郑泌昌、何茂才是一路货色,不过,他刚才说那番话,还算得上有骨气,够血性。

    既然如此,我就先放这人一马,他平白无故抓我徒弟齐大柱这笔账,就让我徒弟亲自来讨吧。”

    方才,徐行虽在屋外,却凭超凡耳力,将会客厅中的交谈声听得清楚,

    听到马宁远方才那番斩钉截铁的言语后,他对这位杭州知府也大为改观。

    知道这是胡宗宪的铁杆心腹,也明白马宁远是个有骨气有血性的汉子。

    既如此,徐行自没有杀他的必要。

    当然,最终如何处置这人,还要看齐大柱的意见。

    现在,倒不妨让他在自己擅长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想到这里,徐行又道:

    “不过,他要先把牢里那些被冤枉的农民放出来,替他们洗刷罪名,还他们一个清白。”

    沈一石还没说话,马宁远当即接口道: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徐行这才微微颔首。

    沈一石听得出来,哪怕有徐文长的这层关系在,可徐行还是因为自己的规矩和脾气,才改变了想法。

    很显然,这是一个行事自有法度,不为外界所动的人物。

    想到这里,沈一石有些好奇,忍不住问道:

    “徐馆主,我看你不像那种行事肆无忌惮,不计后果的角色,今天若不是我在此,你准备怎么处理?”

    徐行哂笑一声,眼中闪着精光,悠悠道:

    “郑泌昌这些人,不顾东南局势,也要调集官军来强行踏苗,推动改稻为桑,定然是受到了朝中的压力。

    这也代表着,朝中严党与清流的矛盾分歧,已然到了顶峰,必然有一场厮杀。

    胡部堂这个人的性子,我也略有耳闻,他惦记着严嵩的恩情,不愿投身清流和这老贼作对,也不愿见苍生离乱,只能在暗处使劲。

    到头来,多半也是他来补这个烂摊子。

    既然如此,我不如先以倭寇的名义,将这群人尽数杀掉,再通知我叔父来接手。

    等着几个隶属严党的大员死了,胡部堂哪怕不想动手,为防备朱天都,也只能先将整个浙地,乃至东南都纳入掌中,以此为根基整合力量。

    经由此变,朝廷也该意识到,东南局势已然动荡,倾覆就在旦夕间,这‘改稻为桑’的国策,已没有实行的土壤了。”

    听完徐行的谋划,沈一石不得不承认,这年轻人的举动看似鲁莽凶险,实则是快刀斩乱麻,凌厉果决。

    他来这么一出先斩后奏、将军抽车,无异于裹挟着东南各方前进,加速分化,也不失为一道破解困局的良策。

    再联想到,徐行方才吟诵那首词,沈一石不由得在心头暗赞一声。

    文长的侄子,果真是文武全才,单纯做个抡拳头的武人,有些浪费了。

    他忍不住开口,赞叹道:

    “踏法此计,一旦做成,堪称万全,可保东南无忧矣。”

    看出徐行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物后,沈一石也心安理得地把“徐馆主”这种稍显疏远的称呼,换成了更亲切的表字。

    徐行闻言,却只是一声叹息,摇头不语。

    就连一旁的马宁远也忍不住了,开口问道:

    “徐馆主,这是何意啊?”

    为官多年,马宁远察言观色的水平自然不低,便跟着沈一石方才的称呼,也叫了一声“徐馆主”。

    他虽是不忿于徐行试图裹挟胡部堂,强逼这位浙直总督做决定的架势,却也不得不承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