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下或可向钟元常求问。”

    张虞摇了摇头,笑道:“若欲问时政之弊,不知可问询于谁?”

    “时政之弊?”

    荀彧略有惊讶,问道:“试问君有何疑惑?”

    张虞以时政之弊为问,仅是想从荀彧口中得到颍川其余大才消息。

    思索少许,张虞含糊说道:“天下为何混乱?”

    荀彧沉吟良久,说道:“天下松弛,实因律法不严。如能严肃刑法,选拔贤才,罢黜小人,以圣人贤君治世,则天下太平矣!”

    “仅此而已?”张虞问道。

    “不仅于此!”

    荀彧笑了笑,说道:“治国弊政之事,岂是三言两语可以细明。我今时所言,不过是那浅薄之语。”

    “不知济安为何有如此之问?”荀彧反问道。

    张虞神情如常,说道:“汉室颓废,黄巾乱起,欲扶汉室,岂能不知时政之弊。如若文若不弃,今愿向君讨教。”

    荀彧今时仅是二十出头的小郎君,尚不是日后名扬于世的荀令君。今面对张虞的请教,荀彧顿有些受宠若惊。

    沉思良久,荀彧说道:“实不相瞒,彧今学识浅薄,不敢为济安之师,今有一人或能为济安解答?”

    “何人?”

    “我之堂兄荀悦,荀仲豫。其少小习经,过目不忘,尤好著述。济安如若有心求学,可登门向我堂兄拜会。”荀彧说道。

    “荀悦?”

    张虞在记忆中不断搜索‘荀悦’姓名,但始终不得所获。显然荀悦若不是无能之辈,便是郁郁不得志之辈。而以荀彧推荐来看,荀悦大概会是后者。

    “不知较君才学如何?”张虞问道。

    荀彧摇头而笑,说道:“彧才疏学浅,与堂兄相较,弗如远甚!”

    “何公以王佐之才盛赞友若,若君为才疏学浅之辈,怕天下皆粗鄙村夫。”张虞笑道。

    “何公笑时之语,不可当真!”荀彧连忙谦让,说道:“若济安有意拜会我兄,还需注意一事!”

    张虞敬酒说道:“劳友若细言!”

    荀彧抿了口酒,说道:“仅是我兄性子沉静,不喜外人打扰,济安如欲拜会,还需多多谅解。”

    “多谢友若!”

    张虞再问道:“我于长社时,曾闻荀攸,荀君公达,有卓越之才,不知可否有假?”

    荀彧虽不知张虞为什么热衷了解俊杰,但出于今下交谈愉悦,耐心说道:“荀公达习读兵书,长有谋略。黄巾乱起时,公达曾有多预言之。及阴府君退守颍阴,多有用公达之策。”

    “若济安有心拜会,抽空登门拜问便好!”荀彧说道。

    张虞微微颔首,赞道:“我丈人言,颍川诸族,唯荀氏最贤。命我若能至颍川,当多多拜会诸君,增长学识。今与友若交谈,果如丈人之语。”

    盖因受历史影响,张虞对荀彧的感观,更多是以变扭二字形容,似忠汉,又似忠汉。且不说自己能否将他招募,但以荀彧之所为来看,张虞心中存有芥蒂。

    但芥蒂归芥蒂,经与荀彧交谈后,张虞不得不承认荀彧的见识、才学、修养都非常出众。这是除王允之外,张虞所见最优秀的士人。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荀彧未来会超越王允。

    在张虞与荀彧的聊天中,宴会渐渐到了尾声。

    因有公事需理,王允拒绝了饮酒歌赋这种娱乐性活动。

    王允擦拭了下手,问道:“元基为颍川郡守,今可知豫州情形否?”

    阴修沉吟少许,说道:“豫州中以汝南、颍川、陈三郡黄巾最盛,今波才、彭脱虽说重创,但汝、陈二郡依有残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