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不同的人,来区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作为考题,自然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这句话,阐述明白自己对于这两种人在义利观上差异的理解。
林焕的心里感慨万千。
这段时间以来,老大人对他反反复复的锤打和磨练,没想到刚一上考场,就要显现出成果了。
此题从林焕学到的知识点出发,他应该回答的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富和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方法得到,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方法摆脱,不如不摆脱。反正君子是不会摆脱的。
开头点明,中间论述,结尾升华,应该能稳过。
可是,他对此内心一直存疑。
贫与贱为什么总是会被勾连在一起?
贫寒之人就一定是轻贱自身的吗?他们只是被贫困压弯了腰,活得卑微而已。骨子里却最顽强不屈。
他们大部分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淳朴善良,但谁又会称他们一声君子呢?
而就如他们这样的踏实努力,摆脱和贱字的勾连了吗?
有,但实在不多。
贫寒又不是错,凭什么就贱了?凭什么就被厌恶了?
他们的思想、品德那些,比起无数自诩为君子的人来说更加纯洁干净!
但林焕也清楚……
就拿他自己来说,哪怕日后他六元及第、跻身高位,他的贫寒出身也会一直被人所诟病。
放眼整个朝堂,贫寒出身的有几人?不是没有拥有高学识的人,而是必然会因为这个出身被排挤、被打压!
会不会就是因为受这句“贫与贱为人所恶也”的影响?
不知。
可历数上上下下,谁的祖上又不是贫民?
难道读了书、学了礼,就能成君子了?
君子是心又不是形!
林焕闭了闭眼睛,压下心中浮起的郁气,看向周围。
就算他不认识,也能一看就看得出来,只有他一个农村人。
而这一眼,倒是看到个熟人,马光祖。
林焕微微诧异,算算时间,马光祖不是要等到六年后才考上童生的吗?
怎么现在就下场了呢?
那就是……这六年都没考过去喽?
还是因为自己的重生产生了什么效果?导致马光祖提前参加县试了?
那正好,就让他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跑吧!
林焕收回视线,再次看向考题。
提笔,蘸墨,写下:“富与贵……”
弱小的时候,存与心,当成一个追求的目标,作为激励自己前行的念头。
答完题,林焕长出一口浊气,从稿纸上重新誊写到考卷上后,他才放下手,坐端正,轻轻揉着手腕。
看向第二道考题。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林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