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已经深了,黑夜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笼罩着大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面,给寂静的夜晚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白色。北影小区家家户户的灯光都已经熄灭,只有院子里的路灯还在孜孜不倦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方致远坐在书桌前写剧本,他希望尽快将《孤胆特工》写出来,等《目中无人》在香江上映时,就可以带着剧本跟吴思沅谈拍摄事宜。

    于飞鸿坐在方致远旁边,拿了一本萨特的书慢慢地翻着。

    就在此时,大哥大响起,方致远接通电话:“喂,哪位?”

    电话里传来张艺某的声音:“是方致远方老板吗?我是张艺某啊!”

    方致远心头一喜:“怎么样,你考虑好了吗?”

    张艺某嗯了一声:“我跟你合作。”

    方致远知道张艺某会答应,毕竟连续两部电影被禁,张艺某肯定不希望自己的第三部电影再次被禁,他应该意识到在电影系统有人的重要性了。

    在国内拍电影人脉关系真的很重要。

    同样的电影有人脉就能过审,没有人脉的就无法过审。

    就拿陈楷歌的《霸王别姬》来说,这部电影本来要被禁的,但有人找到了老人家的女儿,让她把电影给老人家看,老人家看完电影就说,没什么问题,可以放,《霸王别姬》才得以在国内公映;张艺某的《活着》没有人脉,最终成为禁片。

    “太好了!那我们明天约个时间,见面聊!”

    “我在新大都饭店405房间,你明天上午过来吧。”

    挂掉电话,方致远看向于飞鸿,见她偏着头,一脸笑意地看着自己。

    方致远捧起于飞鸿的脸,吧唧亲了一口,兴奋地道:“宝贝,张艺某同意跟我合作了,张艺某的电影在国内票房很好,又有海外市场,简直是摇钱树!以后我就算什么都不干,只要紧紧抱住张艺某这根大腿,都能舒舒服服过日子!”

    于飞鸿抿嘴笑道:“你就不是什么都不干的人!”

    方致远坏笑将于飞鸿搂进怀里:“我现在就真抓实干!”

    ……

    上午九点,方致远来到新大都饭店,见到了张艺某和编剧刘恒。

    张艺某告诉方致远,当初《红高粱》做后期的时候,他住在新大都,《红高粱》的歌词就是在这里攒的。这里是他的福地,之后只要弄剧本,他都会住进新大都。

    张艺某告诉方致远:“我们正在弄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主角小林和妻子都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他们有了孩子、房子后,烦恼却不断增加,这使曾有过宏伟理想的小林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方致远有些诧异,拍完《大红灯笼高高挂》,接下来应该拍《秋菊打官司》才对啊,怎么会拍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这种城市小市民题材,根本不是适合你啊!

    不过转念一想,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张艺某不是作者型导演,不会写剧本,于是,他就将目光瞄准了国内各大小说期刊,只要看到喜欢的小说,就会联系作者,把小说的版权买下来。

    这些买下来的小说,有些拍成了电影,有些最终放弃了。

    比如张艺某曾经买下余华的《河边的错误》,准备拍成惊悚片。不过在看到余华的《活着》后,他立刻放弃《河边错误》,转头拍《活着》去了。

    等他看到《秋菊打官司》,肯定会放弃《一地鸡毛》。

    方致远开始谈自己看法:“我看过《一地鸡毛》,这本小说可以叫理想之死,讲的是心怀理想的人,经过现实的磨砺放弃了诗意和理想,向生活低下了高贵头颅,这是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写照,是一个以小见大,描写知识分子精神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