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儿子不解:“陈平不但穷困潦倒,而且游手好闲,为什么要嫁给他?”
张负回答道:“陈平家破落不堪,但家门口豪华车辙很多。像这等相貌的人岂有长久贫困的道理!”
儿子听了遍顺从了张负的意见。
于是张家就借钱给陈平行聘,还给他置办酒宴的钱来娶亲。陈平娶了张家女子以后,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
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后,陈平辞别兄长,前往临济投奔魏王。后来又转入项羽手下做谋士,跟随项羽进入函谷关,驻军鸿门,项羽还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
陈平属于聪明绝顶的谋士,尤其擅长出奇技。他一眼就看出沛公已经溜了。但他还是假装不知道,配合张良天南海北地聊了一会儿。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谁瞒得了谁呢?张良也是一顶一的聪明人,他知道陈平有意放水,于是心怀感激,两人似乎有不少的共同语言。
张良估摸着沛公差不多该到霸上了,便回到营帐内。他对项羽说:“沛公不胜酒力,有些失态了,不能亲自来向上将军辞谢。吩咐我为上将军献上白璧一双,再为亚父范将军玉斗一对。”
项羽追问:“沛公何在?”
张良不紧不慢地回道:“他听说上将军有意责罚他的过失,心中惶恐,已经回到霸上了。”
项羽没说什么,他收下白璧,放在桌上,仔细端详起来。
范增一把抓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利剑将玉斗劈成两半。
他怒气冲冲指着项庄,眼睛却斜着藐向项羽:“你这个小子,实在不能一起干大事,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肯定是沛公。我们这帮人将来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
沛公安全抵达霸上后,立即诛杀曹无伤。
历史上总是有些聪明人,自以为计,他们为求富贵,常常首鼠两端。曹无伤大概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他比常人先一步察觉情势不妙,不是献计献策,解决问题,而是卖主求荣,弃船逃生。殊不知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不说,还留下千古骂名,为天下人耻笑。
鸿门宴的故事,经司马迁绘声绘色的描写,活脱脱展现在世人面前。
张良的仁义、樊哙的神勇、项伯的愚钝、范增的憋屈、沛公的狡黠、项羽的率性,一个个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环环相扣,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但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分歧和对峙,靠一个宴会就能搞定吗?事实真的就像司马迁讲述的这般戏剧性吗?
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背景。
项羽打败了章邯,收拢了六国大军有六十万之多。在这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他已经成了实际上的天下共主。尽管名义上他是楚国的上将军,但楚怀王芈心远在彭城,手上既无兵马也无名将,基本上名存实亡。
秦帝国已经灭亡,接下来就是如何切割利益的问题了。各诸侯国跟随项羽来到咸阳,无非是想多分一杯羹,各自心怀鬼胎是难免的。眼下除了沛公这支大军不可控外,项羽牢牢掌握了其他各路大军。
毕竟都是楚怀王芈心派出去的将领,并且沛公先行占领了咸阳,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沛公理应担当“关中王”的重任。
掌握了分封大权的项羽,不能无视怀王的约定。但让沛公占据关中,放任他坐大,绝不是项羽希望看到的。为此,项羽曾派人请示楚怀王芈心,如何安排关中王一职。项羽初衷是希望芈心识相点,将分封大权授予自己,没想到芈心不买账,直接回信称“如约”。
芈心的不合作激怒了项羽,为自己日后遭暗杀埋下伏笔。但项羽拿到这个“如约”信件就犯难了。
强行推翻约定,道义上落了下风,万一沛公不服,两军必有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