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轻戒」是「八万威仪戒」,它所加被的「根机」「通道、通俗」,包括出家、在家。

    二、「梵网经菩萨戒」本也是十条「重戒」,「轻戒」是四十八轻戒,也是通出家、在家,「通道俗」。

    三、「善戒经」有八条「重戒」,四十八条「轻戒」,只限制出家众修学,「局僧」。

    四、「优婆塞戒经」有六条「重戒」,二十八条「轻戒」,是局限在世俗人。

    五、「瑜伽菩萨戒」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戒,有四重「四十三轻」,也是「通道俗」,通于出家、在家都可以修学。

    六、「菩萨戒本经」有四重「四十一轻」,也是「通道俗」。事实上《瑜伽菩萨戒》跟《菩萨戒本经》都是出自于《瑜伽师地论》的〈戒品〉,是同本,但是翻译不同而已,内涵大致是相同的。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在《菩萨璎珞经》上说:「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心无尽故戒亦无尽。」菩萨戒是「尽心为体」,它是以你的菩提心为自体,菩提心本身是一种时空无尽的修学,所以你修习戒法也不应该有所局限,就是六种戒法都应该修学,只要你受了菩萨戒。因为菩提心的内涵,开展出来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这六种戒法你都要修学;不像声闻戒法,声闻戒法它是局限的,你受了这一部律,你受四分律、五分律,你就修学这一部律就好,所以律学就有所谓的部派佛教,大家对律学的看法不同而产生部派。但是菩萨戒没有所谓的部派,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你所有的菩萨戒迟早都要修学。

    我个人有一些心得提供给大家参考。在六种菩萨戒当中,我建议大家以《瑜伽菩萨戒本》做基础,因为「瑜伽菩萨戒」容易做到,它多分摄受的是凡位菩萨;以《梵网经菩萨戒》做究竟,《梵网经菩萨戒》讲得最圆满。但是初学者修学《梵网经》会觉得境界很高,因为它这个地方很多都是摄受法身菩萨,像我们对法宝的恭敬──刺血为墨、析骨为笔,有时候只在观想用,没有办法实际付诸行动。所以《梵网经》可以当做我们的修学菩萨戒的究竟;但是在下手的时候,我们可以以《瑜伽菩萨戒》做基础。这以上是解释标题。

    贰、修学宗要

    甲一、正明大乘两种根本

    我们在讲授菩萨戒法之前,把修学的宗要作一个说明,这当中分两科:甲一、正明大乘两种根本,甲二、结示菩萨五德。根本就像一棵树的根本,树有根本才能够产生枝叶华果;我们修学菩萨戒亦复如是,要依止两种根本才能够开展出广大的菩萨戒法。大乘两种根本:第一个是菩提心,就是我们心中的愿力;第二个就是正知见,心中的智慧。

    乙一、菩提心

    丙一、明发心为趣入大乘之门

    菩提心我们分两科,先看丙一、明发心为趣入大乘之门,说明发菩提心是趣入大乘之门,这当中我们看《广论》,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总说:

    《广论》云:此中佛说两种大乘,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更无所余大乘。于此大乘随趣何门,然能入门唯菩提心。

    佛陀在大乘经典当中讲到大乘法门有两个:第一个是「波罗蜜多大乘」跟「密咒大乘」。「波罗蜜多大乘」又叫做显教大乘,显教;「密咒大乘」就是密教大乘。显教的意思是说,在整个修学当中,显教它的义理观念,它所观的实相道理是明白的用文字表达出来,比如说佛陀在诠释无常,他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用梦幻泡影来解释一切法的无常、来解释一切法的自性空。这种道理,我们从文字上的闻思修,就能够把文字上的义理转成我们心中的智慧。所以显教大乘强调的是一种修止观,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密教大乘强调持咒、三昧加持,就是身业结手印、口业持本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