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祭祀节日了——修禊。”

    “修禊这个习俗,源于周代,是农历三月一个节日,人们曾经在这一天到水边嬉戏,沐浴洗澡,说是为了扫除污秽,除旧迎新。”

    “禊事的举办多在水边,人们常常利用这个节日消灾驱邪。”

    “因此,这禊一字,又有涤旧荡新之意,这亭的禊字也由此而来。”

    “你们看,这禊赏亭的旁边,是不是有一条弯曲的小溪槽?”

    “当时有文人骚客进行修禊,便坐在小溪边这饮酒,一边赏景,一边吟诗,可谓之风雅。”

    “所以,从前的人,又将这些亭提名为流杯亭,亦叫曲水流觞亭。”

    听闻林知许的解答,这个提问的中学生便是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随即,又是一个女中学生眨巴着自己的大眼睛,再次给林知许抛出了一个疑问。

    “我似乎好像在哪里听过,北京也有一座这样的流杯亭誒!”

    “讲解员姐姐,你能给我们讲讲吗?”

    听闻又一个中学生的问话,林知许也是当即一愣,她在这余荫山房的园区工作,当然要对此处瑜园的亭子有所了解。

    但北方的流杯亭她没有调查过,虽然之前偶然有机会了解到,但她知道的资料依旧知之甚少,又要如何给这些中学生详细地进行解答呢?

    更何况还有一个学古建园林的专业教授在这里听着她的讲解,她就更不敢随意胡诌了。

    林知许笑只能为难的看向江辞树,希望江辞树能够帮她应付住这名中学生的提问。

    她便是道,“不知道江教授,可有听闻?”

    江辞树随即便是信口拈来,对身后跟着他的一批中学生道,“既然说到这禊赏亭,北京故宫的乾隆花园,也有一座和这余荫山房名字相同的禊赏亭。”

    “其实,这余荫山房这座亭子的名字由来,就是参考了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的那座禊赏亭。”

    “当年的乾隆皇帝,特别向往江南曲水流觞的文化,曾经六次南下,就是为了一睹传出曲水流觞故事的兰亭。”

    “回到皇宫后的乾隆皇帝,便是命人兴建此亭。”

    “目的,是为了致敬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他朋友在兰亭水边举行的这次曲水流觞聚会。”

    “彼时的王羲之,正巧仕途失意,苦闷之际,只能相约一众好友前来相聚,饮酒消愁,在一个兰亭的地方寻欢作乐。”

    “他们将水杯轮流放入这兰亭旁的一处小溪河水上流之中,酒杯顺着流水向下而走,停在谁的面前,谁便要举杯饮酒作诗。”

    “这次的聚会,也让王羲之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序中表达了王曦之本人对桃源仙境的向往。”

    “同学们,你们看,这余音山房禊赏亭的亭联。”

    “上联便是取至王羲之的《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聚集在此的文人骚客及老少群雄。”

    “下联嘛,则是取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清,意思是清风缓缓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

    “当时写下这赋的苏轼,也正逢自己仕途失意之时,这是他在宋神宗元封五年被贬黄州之时所作。”

    “这两幅著作,两位智者同样都在他们的文章中描述了山水画意,亦表达了二人对人生看法的玄妙哲理。”

    “这序和赋的字体,又是如此相近的行与楷,因而他们的作品也是有幸被放在一起,成为一对集联,供后人品评。”

    “有人说,苏轼的《前赤壁赋》就是王羲之《兰亭序》的翻版,不亚于王曦之的序,甚至超越了此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