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德顺立即跪在地上,叩谢父母的厚爱,承接双亲的重托……。
白沙镇龙江街,坐北朝南的街面上,“光乾药庄”黑底魏碑体金字的巨幅横匾,牢牢地固定在大门之上。两个巨大的红灯笼,飘扬着金色的丝絮,高高地悬挂在大门两边;大红灯笼上面,四个魏碑体大字“光乾药庄”,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这一天早上,“光乾药庄”刚刚开门,就有顾客陆续上门找坐堂中医看病、上柜抓药。马德顺穿着“光乾药庄后厂”的工作服,跟随父亲马碧明来到店铺。马碧明对“前店”掌柜周文华说:
“周掌柜,我儿子高中毕业了,从今天起到药庄当学徒。”马碧明停顿一下,接着说:
“先安排他到‘后厂’学习中成药加工;一年以后,到‘前店’来当伙计。请您多带一带他!”说完,转身对儿子说:
“顺儿,周掌柜是爸爸最得力的助手,技术业务样样精通,您一定要虚心向他学习!”
马德顺微笑着点点头,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向周掌柜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
“请周掌柜多多教诲!”
民国初年,十八岁的马德顺,已经成长为一位英俊潇洒,才貌双全的小伙子,他顺利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业,开始帮助父亲打理“光乾药庄”的生意。在父亲马碧明的点拨之下,勤奋好学的马德顺,首先到“后厂”,学习中成药的加工,熟悉每一道工序。一年以后,又到“前店”当学徒。他首先向坐堂老中医习“把脉”,掌握一些中医知识,然后当起了柜台伙计,练就了“一把抓,一抓准”的抓药绝技。经过两年的练,他完全熟悉了药庄的业务,开始在白沙商界崭露头角。
这一天,马德顺和父亲一道,正在“光乾药庄”的账房里核对账目。前店掌柜周文华突然进来报告:
“马老板,袍哥会的舵把子,王大哥驾到!”
马碧明和儿子马德顺,立即到大门外,迎接袍哥会的舵把子、人称“白沙一霸”的王浪如。他示意随身的两个保镖毛三和冯五,留在大门外,自己跟着马碧明走进了客厅。马德顺给客人送上茶水之后,也知趣地退到了门外,并没有走远;一来是想确保父亲的安全,二来也想听听他们到底说些什么。
寒暄之后,王浪如单刀直入,说明来意:
“明人不说暗话。兄弟最近手头有点紧,想请马老板帮帮忙。”
“大哥,请讲。”马碧明听出话外有音,明知来者不善,不得不硬着头皮听下去。
“眼看中秋节快到了,弟兄们的‘赏钱’还没有着落,想从马老板这里借一点钱。”
“借多少?”
“三万!”王浪如狮子大开口,马碧明只好沉着应对。
“我刚刚进了一批药材,钱都压在货上,资金周转不过来,实在没有这么多钱。要不,先拿两千?好吗?”
王浪如碰了钉子,怒火中烧。但是为了钱,他不得不强压怒火,改变了口气:
“我看这样,袍哥会在贵药庄,认一个两分的‘干股’,年底分红。马老板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我们兄弟保证‘两肋插刀’,帮你摆平。这就叫‘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马碧明沉默了片刻,平静地说道:
“我看,‘干股’就算了吧,等过几年‘药庄’生意红火了再说。”
王浪如气得说不出话来,起身就要走。
“王大哥,两千块,是不是先拿着?”马碧明摊开双手,摆出一副阻拦的姿态。
“两千块?你以为是打发要饭的叫花子?”
马碧明知道,得罪了“白沙一霸”,没有好日子过了;事已至此,不得不顺水推舟,高声喊道:“送客。”
马德顺站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