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城邑,还是可以做到的。
如今三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阳邑是不可能在之后必然的动乱中,得以保全的。
本就因为学派分裂,而跑到这里的墨家弟子们,对这暗中风浪,感知的十分清楚。
毕竟,墨家当年在墨子的带领下,可是亲身经历过许多次诸侯之争,甚至还以一己之力,阻止过两国开战。
只是墨子去世后,
墨家三分,虽然仍旧活跃于诸夏,但实力的确是减弱了不少。
相夫氏之墨认为当学儒家,用心经典,总结墨子在世时,提出的种种观点,以推进天下“兼爱非攻”的进程,此时已经被齐国田氏招揽了过去,为田氏取代齐国,提供声望。
邓陵氏之墨,则是认为要沿用墨子生前的做法,用墨家的武力去阻止诸国间的动乱,此时正活跃在南方的楚国。
而身处阳邑的这支,则是相里氏之墨,推崇墨子“勤俭尚贤”的主张,认为说的再好,也不如实心做事,让小民过的更好,以从底层起,壮大墨家的力量。
“阳邑是魏国的飞地,又不像魏国东郡那样广大,赵国想要渗透夺取,实在简单。”
“我们应该另寻一个地方了。”
虽然墨家提倡“非攻”,却也不是直愣愣的投身其中,去反对天下间所有的战事。
阳邑这样的地理位置,除非魏国直接夺取了赵国西部的所有土地,将飞地直辖,不然失于赵国之手,是绝对的。
相里氏之墨,又因强调扶持小民,对抗贵人的专横暴政,也时常引来打压。
不像相夫氏之墨,研究学问,褪去了墨家原本的攻击性。
也不像邓陵氏之墨那样,虽然完整的保留了墨家的攻击性,但正因其保留的过于完整,且楚国内部,仍旧大行分封,地方各自为政,使得无人想同邓陵氏争锋。
相里氏之墨学问比不上前者深厚,武力比不上后者强横,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选择转进如风。
“我听说涅城的公子朝,是一位贤明的君子。”
相里勤的一名弟子如此说道,“涅城距离阳邑,并不遥远,而且公子朝还是赵国执政的儿子,那里应该不会发生战乱。”
公子朝说话做事,是喜欢直截了当的。
他说了不喜欢,那便是真不喜欢。
说了要去做,磨磨蹭蹭的,却也真的做了一些。
虽然公子朝时常累了、倦了、罢了、走了、睡了,但像他这样,并不坚守自己贵人的身份,愿意和小民和善往来,甚至从事劳动的人,又有多少呢?
而且在涅城乡民看来,公子朝年少好学,做事没有力气,不够坚持……也是正常的嘛!
因此,
公子朝被当今之时的各路贵族衬托着,逐渐贤名远播起来。
“而且,我还听闻,涅城的关河有河伯现身,是一只巨大的神龟!”
“公子朝常去河边读书,也常和鬼神交流。”
虽然何博遮掩了身形,
但也没有禁止公子朝等人和别人说自己的事。
于是,
公子朝在坐着车回城之时,经常被胆大的乡民拦住问,“公子,你天天去河边,是做什么呢?”
公子朝得意道,“我是去给鬼神念书的!”
“关河的河伯,如今是我的老师!”
乡民听了,顿时肃然起敬,连忙向公子朝打听,鬼神是何等模样,心中已经想好了要祭祀的事——
至于是不是真的?
开玩笑!
公子朝看上去就很纯粹,他会骗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