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让圣人采纳正确的建议,不是听微臣的建议。”张玄素据理力争。
李世民心中好笑,这个张玄素实在是太有意思,太自以为是了,听你的意见就是采纳忠言,如果朕不听你的意见,仿佛马上就要变成无道的昏君一般。
李世民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从魏征去世之后,就几乎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
“好,如果你能说动朕,朕倒是可以考虑听你的,给朕一个采纳的你建议的理由。”李世民脸色慢慢恢复了正常,非常淡定的看着张玄素。
张玄素就是一愣,今天圣人的态度不对啊,换做平日,肯定已经大发雷霆,今天竟然还说给自己一个陈述的机会。
这特别难得,他必须好好把握,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想到了这里,张玄素抬起了头,开始慷慨陈词:“圣人,微臣不仅是不建议您亲征,微臣还不建议您下令攻打高沟领。”
“哦,你的理由,理由呢,朕要听理由!”
“理由有三,微臣一一说来。
其一,高句丽在大唐帝国的北方,地处偏远,而且气候异常,与大唐帝国完全不同,如果贸然前去,还没开始打仗,我们的士兵就抵挡不住严寒开始士气低落。
其二,高句丽本身的军事实力也非常强大,在整个大唐的北方也是无敌的存在,几乎没有对手,那些个相邻的小国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即便大唐派大军前去,他们可能还是观望的居多,因为一旦大唐无功而返,他们还是要继续之前的生活。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如今大唐的幸福,不能因为打这一仗有损大唐的国力,大唐帝国的百姓经不起折腾了,他们需要太平,需要稳定,而且还有一点,高句丽的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我们真的进攻起来,难度非常大,会极大地损耗我们的兵力。”
张玄素沉思片刻之后,一口气说出了三条重要的原因来。
这也是隋炀帝杨广失败的主要原因,当然其中还有一些刺耳其他的原因,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隋炀帝惨败,三次都铩羽而归。
如今李世民想重蹈覆辙,张玄素当然要极力劝谏,如果魏征还在,肯定也是这个想法。
只是现在魏征的人不在,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张玄素的身上,没有人站出来,那他张玄素就站出来劝谏。
即便是得罪李世民,他也要继续劝说,一定不能停。
张玄素其实更想说的是亲征危害极大,李世民此时也已经不复当年那么年轻能打,万一亲征高句丽有个闪失,大唐帝国的天可就塌了,只是此时他还没有说,也不敢轻易地说出口。
但,这句话一直憋在张玄素的肚子里,他还是忠心于李世民的,只是忠言向来逆耳,只有谄媚之词才会听着顺耳。
这个道理,张玄素明白,不过为了大唐帝国的江山社稷,他必须这样干。
这就是张玄素,宁折不弯,颇有当年魏征的风骨。
李世民听完之后,也是低头沉思,慢慢冷静了下来。
张玄素这个犟种,虽然官职不很高,但是胆子却是极大的,而且颇像当年的魏征,看见张玄素就如同看见了魏征一般。
李世民的心头就是一怔,他仔细的听完了张玄素的这番话之后,感触很深,他说得确实有道理,隋炀帝杨广失败的教训很深刻,而且才刚过去没有多远,还新鲜着呢。
前事不忘后事师,他作为天可汗,大唐帝国的掌舵者,他当然知道隋炀帝亲征高句丽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不能认怂,如果此时他在张玄素的面前认怂了,他的脸面何在,他的威严何在?
李世民猛然抬头,眼神森然地看着李靖、程咬金、李勣等人,希望他们能够伸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