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公告:书友们,“就爱来小说网”最新域名“www.kushuxs.net”。请您牢记本站网址并加入收藏,手机也可直接访问,会自动进入手机站!
 就爱来手机站
http://m.kushuxs.net
翻页 夜间
就爱来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二章 到国子学(4k,加更)
  嘉宾本难遇,壮志固难抒。一朝荡胸怀,奇鸟在峻阜!”

    狭小的书房,清澈的声音。诗歌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震动了曹尚柔,攫住了她的心灵。

    不知不觉,阿萝内心冒出了与丈夫一较高下的想法。

    “他的才华十倍于我。”父亲鄄城公的话在她耳边响起,她全身紧绷。

    刘羡吟完诗歌,转首看向妻子,笑说道:“现在其实说刺史也太早了,还是想想进入国子学后的事情吧。”

    成婚之后,紧接着就是入仕了。

    士人入仕,在当下这个年代,说白了就是两种渠道:

    一个是被后人所熟知的九品中正制,通过地方中正品评后确定乡品,而后上报朝廷,授予官职;

    另一个则是沿用汉朝的察举制度,通过地方行政长官举荐后进行策试,通过后授予官职,并追加乡品。

    可这并非是无代价的,两种入仕也都是有门槛的:

    地方中正该通过什么了解士子?州郡长官又该通过什么来举荐士子?

    他们不可能一一去了解所有人,所以就需要一个平台集中士子,然后花一段时间来考察。

    这个平台在州郡中或是郡学,或是长官府台,而放在全国政治中心的洛阳,毫无疑问就是太学了。

    太学是自汉武帝以来就设立有的国家最高学府,专为国家储才,每年都会从中挑选才学优异者入宫为官。到了魏晋时期,这一制度仍被沿用。只是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兴起,形势与以前略有不同。

    在东汉时,太学仕官制度已成定制,每隔一年,天子便会令所有太学生(数量往往上万)进行一次射策,也就是考试。射策结果取前一百名,前四十名称为甲科,选为郎官,中间二十名称为乙科,选为太子舍人,最后四十名称为丙科,补文学掌故。

    但到了曹魏初期,生灵涂炭,国家百废待兴,太学连人都招不满,也就顾不上什么射策不射策了。可谓是只要有人,就不缺官当。直到魏明帝晚年,这一情况才有所好转。但射策一事,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存在,变为纯粹的中正考察举荐了。

    司马懿掌权后,出于制衡士族建立皇权的要求,又重新在太学恢复射策。但他也不敢太过打压士族,实行的是两种选拔并行的策略,有才能的人射策提拔,有门第的人走中正考察。

    直到咸宁二年,当今天子下令,在太学之中另设国子学,算是正式在制度上确立了两种入仕途径:

    官品在五品以上的士族子弟都可以入学国子学,只需元服以后,再待满一年,不需射策便能入仕;

    而普通士人依旧入职太学,按照以前的规定射策,只是录取的人数大大减少,东汉能一年选中百人,而西晋仅一年三十人左右。

    虽然安乐公府被京畿士族所排斥,但至少名义上是一品公爵。刘羡要入仕,自然也是进的国子学,只要在其间待满一年,便可以拿到中正的乡品,按部就班地入朝为官了。

    不过按理来说,安乐公府的出身必然会成为拖累,以刘羡想来,这一切也不会如料想的这么顺利……

    成婚一月后,也就是太康八年三月戊辰,刘羡向国子学投书求学。两日后,得到了国子祭酒嵇绍的回复,给了他一枚刻有名字的玉牒,下面还刻有“育才收贤”四字,有了它,刘羡便可以正式进入国子学了。

    次日一早,刘羡身穿素色儒服,骑了马,背了一套经义,招呼上郤安、张固,踏上了太学之路。

    太学位于洛阳城南,开阳门外两里。对于刘羡来说,则是策马两刻钟的事情。他从安乐公府出发,沿着建春街往西走一里,向南拐,再直行十里,热闹的南市大街就出现在眼前了。

    三月已是暮春时节,正是一年间天气最舒适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