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真有此事?御史中丞,你有何说法?”
刘伯温赶紧出班说道,“回陛下,臣尚且不知此事。”
刘伯温的话让不少人都愣住了,御史台的实际当家人不知道手下人打算弹劾中书右丞,这谁信啊?
朱元璋有些不高兴了,“汪右丞如今执掌中书,如此重臣若是没有真凭实据就来弹劾,那可是诬告!”
刘炳看似不慌,连忙说道,“陛下,臣忝为御史,听闻百官有不法事,自然当奏报、弹劾。”
这就是风闻奏事,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
这也是北宋宋仁宗时期的政策,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此例一开,台谏官员与执政大臣势如水火,而皇帝却在一旁偷着乐。
朱元璋一时语塞,这个刘炳说的也没问题。
而马寻忍不住皱眉,不拿出证据就来举报,以后说不定要形成党争,或者是让一些言官、清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胡来。
不过一想也不对,明朝开国初期可不会任由一些文官乱来,清流更没有生存的土壤。
更重要的是皇帝为了收回权力,对于一些事情可能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效就行。
朝堂上的风向一下子就变了,朱元璋也不关心马寻有没有在早朝上开小差了,而是关心汪广洋到底能不能再中书省。
文武百官也关心这件事情,毕竟汪广洋是开国功臣之一,是中书省名义上官职最高的。
这也关系着很多人的利益,多些关心也就是正常的事情了。
汪广洋此前被李善长压制的厉害,不过到底有些根基,和一些江南文官走得比较近,和浙东人也有一定的往来。
现在牵扯到汪广洋,这些江南的文官们肯定要着急。
而杨宪看似按兵不动,但是也有胡惟庸暗戳戳的在指使上煽风点火。
这两位刚刚进入中书省的新贵不能小看,他们看似形成了默契,先斗倒了汪广洋,然后再继续斗,三方势力要变成一家独大才好。
这一下好了,朝堂上已经不是暗流涌动了,而是已经开始将一些矛盾和冲突直接摆在了明面上。
等到下朝,马寻第一时间找到刘伯温,“岳丈,那人真不是你指使的?”
刘伯温笑着说道,“我还是小看了杨宪和胡惟庸。”
马寻也笑了起来,“这么说来也是,他们两个这么急着出头做什么,他们在中书省的根基本来就不深,就急着斗倒汪广洋这个老人了?”
刘伯温笑着说道,“正是因为他们是新人,才急着斗倒老人。老夫现在也是给拖下水了,你也逃不掉。”
马寻愣了一下,随即也反应过来了。
刘炳带头弹劾,刘伯温说他不知情都没人信。而作为刘伯温的女婿,马寻想要独善其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马寻忍不住吐槽起来了,“我就是不想沾惹这些事情,这些人还非得将我卷进去。”
刘伯温打量着马寻说道,“你能明白这些事情,那也不简单。”
对于马寻的谨慎、独善其身,刘伯温一直都是欣赏的,他也知道马寻有些时候会藏拙。
现在再看看更加能明白这些事情,有些局势马寻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哪怕是对朝堂看似不了解,可是很多事情心中有数呢。
“这就好。”刘伯温有些欣慰的说道,“老朽宦海浮沉这些年也不怕这些人,就怕你初来朝堂被这些人诓骗。”
马寻也笑了起来,“我可不是傻小子,想要让我出头、想要拖我下水,哪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