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主考官。”
马寻愣了一下想要推辞,“姐夫,我虽然识字,可是才学肯定不如那些人。”
“又不是让你下场科举,你就是个主考官。”朱元璋立刻说道,“不能让宵小乱了规矩,大事小事你盯紧了,这事情也只能是你去做。”
马寻这就推辞不了了,他只是负责会试,不需要他批卷、阅卷等。
而大明虽然是第一次科举,不过很多的事情也都可以借鉴,北宋时期的科举就定下来了足够完善的规矩。
糊名考校法就是在北宋时提出,尽可能的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而明朝现在初步定下会试三年一次,每次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
而对于大明的第一次科举,朝廷上下虽然都非常重视,可是大多数人心里实际上并不太看好。
北伐还没有完全结束,四川、云贵也没有收回来,乱世甚至谈不上彻底结束,这个时候的文教自然谈不上多好。
不过不管怎么说,该科举的时候还是要科举,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忽然又多了一个任务的马寻有些压力,“老二昨天去我那,请封诸王的事情还没有定下来?”
“你明天继续上朝,不管怎么样明天都要奏报。”朱元璋就说道,“老二几个先回老家一趟,过些日子就给他们定王号。”
马寻也不提藩王之类的事情,因为明初的藩王看似是有封地,可是这些藩王和西汉初年的藩王有本质区别。
他们在封地没有行政权,就算是有所谓的藩王三护卫,不过兵权实际上还是在皇帝、在朝廷手里。
最重要的是藩王镇守要地,这也是乱世刚刚结束后有必要的举措,这也是为了将兵权彻底从那些骄兵悍将手里给收回来。
看到马寻似乎要溜,朱元璋忽然说道,“在家里头造点小玩意儿没事,别在家门口造火药。”
马寻赶紧说道,“我有分寸,肯定不会在城里造火药。”
朱元璋有些不满意的说道,“缺弓、缺甲胄就说,自己造能造出来什么好东西?你是俺弟弟,舍不得给你刀枪、弓箭了?”
马寻的一举一动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秘密。
马寻就立刻说道,“姐夫,我这不是想着还要打鞑子吗?我想制出来硬弓、重弓,要是能给鞑子连人带甲的给钉在地上就好!”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元璋就笑了起来,觉得马寻是异想天开。
宋就有大黄弩这类重武器,可是弩床太重不方便。而现在的手弩等,也不见得比火器、弓箭更方便。
冷兵器的发展就是如此,汉唐时的武器在当时厉害,可是放在明朝就算不上先进。
马寻想要制出来一张连人带甲的弓,这没问题,军中有些悍将能开硬弓。可是大规模的列装、让普通士兵去用,那就是想多了。
看到朱元璋不相信,马寻也不会多解释。他要制的弓不算难,很快就可以初步试制出来,到时候就可以看到成果了。
到了那时候,就可以有足够的发言权了,到时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