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一对一辅导,也足够了?
事实上,那些秀才夫子只领禀粮,并不到职。
实际的教书先生也就一人。
剩下的学生也就是挂个名,还有其他老师。
古代县学分两种。
一种承担教学任务,并且担任县教育局的指责。
另一种只管后者。
看来本地就是后者了。
逛完县学,最后停在藏书阁,里面书籍不少,虽说都是市场上常见的,对很多贫家子弟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纪楚道:“不错,整齐有序。”
教谕有些自得:“不是下官自夸,这里是卑职一点点操持的,在附近几个县里,此地县学最佳。”
跟着的李师爷更为满意。
等到县试结束,他儿子李纹就会过来读书,是个好地方。
纪楚冷不丁却问:“那去年考中几个秀才。”
教谕脸色一僵,说话变得吞吞吐吐:“去年并未考中。”
“咱们安丘县基础差,也没办法。”
也就是说。
学校宽敞明亮,但没几个学生,也没几个老师,他们还不怎么来。
唯一的优点,就是好看,够大,图书馆够干净。
教谕似乎也觉得不妥当,赶紧道:“相信以纪大人的聪明才智,必然能带着县学越走越好。”
“只要您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一定可行的,召集安丘县百姓好好读书,咱们县肯定可以出个秀才。”
话里话外,还是觉得纪县令忽视县学,不重视读书。
纪楚点头:“等稍稍稳定了,县学肯定要管的。”
真的?!
教谕有些好奇,纪大人会怎么管。
看他在农务上做得那样好,教育上,应当差不了?
可惜纪楚只去了县学一趟,一直等到学生们几轮考试,都没再过去。
县里不少人有些失望。
纪县令并非不能,而是不愿。
真让人奇怪,为何他对帮扶科举,一点兴趣也没有?
李师爷也是同样的想法,踌躇几日,还是问出声。
纪楚道:“你可看了今年县学学生的名单?”
“还有参加今年县试学生的名单。”
他没看啊,这些很重要吗。
纪楚继续道:“两份名单高度重合,并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的出身在本地来说,都是极好的,在家都有自己的夫子,何必官府来帮扶。”
也就是说,他们家境好,有自己的私教。
这本就比其他人条件好了,现在要他拿出管农务的精力去管他们。
岂不是什么好事都让他们占了。
不说教育资源平均,总不能全都堆到几个人身上吧。
李师爷看着这两份名单,纪楚又从案上抽出几分名册:“你再看看,连续五年县试人员名单,再比对一次。”
这一比对,让李师爷更为震惊。
几份名单,再次重合!
也就是说安丘县同一批人,拿着本县最顶尖的教育资源,生生考了好几年,都没考上。
而这名单里,基本没有贫寒人家。
安丘县所谓的县试,只为这一群人服务而已。
纪楚从后世而来,如何不知道读书教育的重要性。
但这读书也该是大家一起读,总不好只让有钱有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