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这两人到底是谁?怎有如此才华?”

    “这两幅对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对得上来的。”

    “……”

    不少看热闹的人,不禁感叹,北宁城诸多儒生顿时面红耳赤,却又无可奈何。

    “不知两位来自哪个书院?”一名北宁城儒生拱手问道。

    “本人袁怀,鸣雅书院讲郎。”

    “本人赵启轩,国子监助教。”

    两人一前一后回答,眼中尽是高傲之色。

    四周的人听了,顿时一个个发出惊叹之声。

    国子监在大启文坛的地位,自不用多说,能够进去读书的,无不是百里挑一的天才,更何况还如此年轻就当了助教。

    至于这鸣雅书院,来自于江南,其名声丝毫不弱于青山书院,乃大启三大书院之一。

    “他居然就是号称小诗仙的袁怀?他的老师可是儒圣的关门弟子白慕飞,此人三岁写字,五岁作诗,可谓惊才艳艳。”

    “如此年轻的讲郎,的确不愧为小诗仙。”

    有知道袁怀来历的人,当即就忍不住惊叹起来。

    四周的人一个个更加震撼,看向袁怀的目光中很自然地多了几许崇拜和敬重。

    “第一个出对子的是小诗仙,那第二个人呢?”

    众人好奇。

    有人当即介绍:“赵启轩,号称狂儒,曾在京都诗会上一连作诗三首,生生将对手气到吐血。”

    “此人最是狂放不羁,连教授他学问的老师都曾被他作诗嘲笑。”

    “原来他就是狂儒赵启轩,听说他是儒林世家,祖上曾有过一门三进士的豪举。”

    “难怪能够进入国子监当助教,此等才华,我们北宁城的读书人怕是比不过啊!”

    “……”

    不少人开始替北宁城的读书人担忧,毕竟他们大多都是学子。

    而袁怀和赵启轩却是老神在在,彼此把酒言欢,混不将在场所有人读书人放在眼中。

    “穷乡僻壤之地,见识短浅,真以为两幅对联就可以把天下读书人全部都压得直不起腰吗?”

    “这两幅对联,既然连我和袁兄都对不出来,那就是死对,绝无可能有下联。”

    狂儒赵启轩一口饮尽杯中酒,放声大笑道。

    之前还义愤填膺,大声反驳的北宁城读书人,此时已经不敢出声。

    一来对方的两个对子,无人能接,二来对方的身份在儒林之中,已然极高,心有畏惧。

    “银霜玉露,圆月一轮,江山共赏千秋月。”

    忽然,有人高声念诵。

    袁怀和赵启轩相视一笑,眼中多有得意,这北宁城的读书人虽然才华不济,但朗诵自己的对子的时候,却可谓声情并茂。

    两人正欲起身夸赞,却不料那人的声音再度传来:

    “金桂丹枫,清风万里,北宁同迎四海风。”

    “此下联,可还算工整?”

    声音低沉,透着一丝戏谑和揶揄,袁怀和赵启轩当即脸色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