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喷溅状。
如果是先捅了非致命伤,死者逃跑,凶手追赶继续捅刀,中间划破颈动脉,那最开始的血迹量不会这么大,血液也不会呈喷溅状。
所以之前周奕说颈动脉是第一刀的时候,吴永成立刻就联想到了这点,只是当时技术科那边还没出勘查报告。
周奕的一句话,就打破了他的固有思维,也是让他起了爱才之心的原因之一。
现场勘查是非常客观准确的描述事实,但基于事实推导结论,是办案刑警的事。
这是极强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到的,吴永成不得不承认,自己都没看出来。
当然他这性格,不可能夸奖周奕。
第二点,就是脚印。
现场二十米范围内,一共发现了十二组不同的脚印,但是根据脚印的深浅和覆盖程度对比判断,只有三组是在案发时间段内留下的。
一组是三十六码,死者的;一组是四十五码,周奕的。
还有一组,是四十二码的脚印。
这个尺码就有点尴尬了,说是男人也有可能,女人也有可能。
如果是女人的话,那身高就应该在一米七左右,体貌特征就比较明显了。
不过从鞋底纹路推测,男士运动鞋的概率比较大。
所以周奕在说出凶手可能是女人时,吴永成不是太赞成。
“吴队,我看完了。”周奕把最后一口包子塞进嘴里含糊地说。
“有什么破案思路?”
“我觉得可以进一步缩小侦查的范围了,凶手应该是死者医院里的同事。”
“为什么?”
“杜晓琳家距离市三医院大概三公里多的路程,这个距离,以正常年轻女性的脚程,大约需要四十分钟左右。”
周奕敲了敲资料说:“这相当不正常。”
“从纸面数据看起来三公里不远,可下班步行四十分钟,这合理吗?还是半夜。”
“杜晓琳为什么不骑自行车呢?”
陈严说:“兴许她不会骑车呢?”
“好,我们假设杜晓琳不会骑车。护士白班的下班时间是下午四点,夜班的下班时间是早晨八点,这两个时间段,都可以坐公交车。”
“那中班下班,已经没有公交车了。为什么家里人不来接呢?”
“现场勘查报告里,没有提到自行车痕迹,现场也没有发现丢弃的自行车。”
“从我到达案发地点,杜晓琳还没有完全死亡这点,基本可以确认,她昨天晚上就是走路回家的。”
一直听周奕分析的吴永成开口问道:“那这怎么和凶手是医院同事联系起来呢?”
“谁知道杜晓琳的排班情况?谁可能知道杜晓琳回家的必经路线?谁最有可能动手脚,导致杜晓琳昨天只能走路回家?”
周奕沉声道:“除了她的同事,我想不到其他可能性。”
吴永成点点头道:“医院和同事关系,本来就是排查的重点方向之一,但其他方向也不能忽视。这么着吧,你爷爷不是在住院嘛,你作为病人家属,先去打探打探消息,看看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不过你得记住,不能直接以警察的名义查案,程序你应该懂的。”
周奕点点头,吴永成说的程序,是指通常情况下必须双人办案。
虽然《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从公正性、安全性、合法性的角度,这是公安系统内默认的常规程序,同时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避免徇私枉法。
“还是吴队想得周道,我就作为病人家属,和医务人员聊天,单纯地聊聊天。”周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