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道。

    “请皇上一阅。”

    急报兵从背上取下了军报,恭敬一递。

    侍奉在朱元璋身边的内侍立刻走下殿中,双手捧起了军报。

    恭敬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笑了笑,接过了手中的军报,打开一看,脸上立刻露出了一抹惊愕的表情。

    “朱应。”

    “又是这个朱应。”

    朱元璋忍不住的出声道。

    声音不大。

    却是在整个奉天殿内响彻。

    听到这个名字。

    许多大臣都是一愣,不解的看着朱元璋。

    也有许多记得朱应之名的大臣面带思虑之色。

    “朱应。”

    “这不是一个月前那个大宁边军力斩百人的悍卒吗?”

    “难道他又立了什么战功不成?”

    “应该是了。”

    “如若不是立下了大战功,一个悍卒可不会一而再的入奉天殿得皇上知悉。”

    “看来这战功还不小啊,此番宋国公已经接管了北境的兵权,任何急报上奏都需要通过宋国公准予来呈奏,此番战功定然是不小的。”

    “朱应,能够以一个兵卒身份再而出现在奉天殿,的确是少见……”

    殿中许多记得朱应之名的,心底更是涌现了好奇。

    当然。

    绝大多数人也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在这奉天殿内的官员都是大明帝国的权贵阶层,一个杀敌的悍卒罢了,在他们的权柄面前不值一提,哪怕是在北疆成了指挥使,成了更高的官位,同样在作为京官的他们面前不值一提。

    “老大。”

    “我大明当真要出一个后辈能将了。”

    朱元璋拿着手中的军报,一脸喜悦的对着朱标说道。

    “能让父皇你如此开心。”

    “看来这个朱应又为我大明立下了不小的战功了。”朱标笑着道。

    “云奇。”

    “给咱宣读。”

    “让满朝文武听听我大明又出了一个骁将了。”

    朱元璋大笑一声,直接将手中的军报递给了身边的内侍。

    “是。”

    内侍云奇恭敬接过了军报。

    然后走到了阶梯前,面朝满朝文武,大声宣读道:“臣冯胜上奏皇上,太子殿下!”

    “今。”

    “臣已临大宁府会州城,各府域征召兵力如今皆已临会州城下,总计兵力二十三万。”

    “临会州城时。”

    “元庭纳哈出已派遣数万计元军攻城,幸得大宁边军誓死防守,断元军破城之念,今吾主力大军至。”

    “元军已然自会州城退去,转攻为守。”

    “臣已准备择日反攻,剿灭纳哈出。”

    “此番大宁府能够抵御元军猛烈进攻多日而不破,乃大宁边军之功。”

    “其中有一能将,名为朱应。”

    “在主力大军尚有半月才至,元庭已经发兵时,大宁边境存危,更有建州鞑子相助元庭,以大宁府五万边军根本无法防守。”

    “故。”

    “在吾大宁府两万边军杀入北疆时,朱应提出分兵拖延之策,一面分散万众大军袭元庭执掌辽东之地,一面自身领四千骑兵袭建州鞑子部落,拖住建州鞑子无法驰援元庭。”

    “时至今日。”

    “朱应率军在异域之地已有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