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经人介绍,这才与《文汇报》搭上线。

    《文汇报》也非常给面子,破例以整版篇幅,登出他的那篇短篇小说《伤痕》。

    而刊登《伤痕》的那一期报纸,也成了文汇报的高光时刻,加印到了180万份。

    发表《伤痕》时,卢新华还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当年他24岁。

    自那时候开始,伤痕文学便疯狂地出笼了,有张贤亮的《灵与肉》、叶辛《蹉跎岁月》、刘心武《班主任》......他们逐渐形成一个圈子,占据了中国文坛的半边天。

    ......

    编辑室就是这样的,有时候非常闲,可忙起来的时候,那叫一个要命。

    一个年轻还在那喊着无聊。

    老编辑冷哼了声:“白班无聊的话,给你调到夜班去要不要?”

    小年轻赶紧摇头。

    “夜班的那些人太猛了,完全搞不过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楼下负责传达的大爷,拿着一份牛皮纸袋装的稿件过来。

    “胡编辑,您看一下。”

    看到负责传达的大爷,大家都很清楚,他肯定又收人家烟了,可大家都没点破。

    大爷在这里才是老资历,他们主编都不一定有他干得久,有时候,社长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

    可当大家看到文件袋上写的标题,《一个待业青年决定去死》,大家瞬间精神抖擞了起来。

    “这标题,带劲啊。”

    “哈哈,一看就是来搞事的。”

    别的报社看到这种标题,往往都是敬而远之,可他们不一样,作为一家旗帜鲜明地站在思想解放的潮头的报刊。

    他们就喜欢这样的文章。

    “我叫郑非,是一名初中毕业即失业的待业青年

    ......

    ......

    身在棚户区的我,既没有一份稳定的铁饭碗,也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像我这样的人,成了城市里人人厌恶的游魂。

    所以我决定去“死”。

    可我的死,并不是真的死,而是向死而生......放下对环境的抱怨,放下对所有不公的不满。

    开始与自己和解。

    为了能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确实还在流动,我去给一位壁画师当学徒......夜里认真练习绘画技巧。

    (省略)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我完成了蜕变,好不容易在一家名为先进的出版社里出版了我的首部漫画《风云》。

    ......”

    整篇文章下来,并没有提到半点被某报纸点名批评这件事,可却无时无刻不在提他。

    看到这里时,几个编辑恍然大悟,难怪郑非两个字,有那么点熟悉,毕竟编辑室里,还真就有一本《风云》漫画。

    除了漫画外,编辑室里,同样也有那份《书包里到底藏着什么》的报纸。

    他们对这篇文章意见有点大,认为对方是小题大作,故意套公式打压对方。

    编辑室里,原本还讨论着,要不要写一篇文章抨击下那个姓江的,可没想《风云》的正主居然来投稿了。

    老编辑说道:

    “这篇文章,大家怎么看?”

    几个编辑笑了笑:“写得好啊,还能怎么看,为待业青年发声,看似经历了很多苦难,可却让人充满希望......好一个向死而生啊。”

    “我觉得这个叫郑非的,都可以不用画画了,直接来咱们报社当编辑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