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之才。
至少云鹿书院最优秀的学子,是做不出来那样的文章的。
李长安微微一笑,转头对许玲月说道,“去书房将书稿拿来。”
大堂上人很多,新来的许玲月也不好问书稿具体放在哪里,只能硬着头皮去书房找,兵政三十六篇这些字她还是认识的。
张慎不由的再度审视了一眼李长安,李长安气度坦然,身上的气势让张慎感觉到很熟悉。
就是魏渊和赵院长身上那种,长期积累了威严的感觉,一点也没有向自己请教的态度,这种态度不像是拜师,好像是一副让你开开眼界的架势。
张慎不由坐直了身子,挽了挽袖子,今日高低也要指点这个年轻人一番,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大兵家!
许玲月来到书房,只见新买的书架空空如也,书桌上倒是有一摞书稿,开头正是兵政三十六篇的字样。
她将书稿拿出来,恭恭敬敬的递给张慎。
张慎看到李长安字迹的时候,瞳孔就猛地一缩,这手字已经把云鹿书院所有人都压下去了!
大堂中顿时安静了下来,因为张慎的惊愕神色太明显了,这位涵养极深的大儒竟然如此喜形于色。
接着,所有人都看到了,张慎翻页的手在颤抖,一边看着,时不时的抬头看一眼李长安,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治军、治乱、阴察、将苑……
李长安只写了三十六篇中的六篇,就足以让张慎汗流浃背了。
“小友……不不不,李兄上过战场?”
张慎看完了六篇初稿,已经彻底断了收李长安为弟子的想法,因为他知道手中书稿的分量,其中的兵政见解比他还高明。
如果没有长年作战的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论述的。
众人听到一把年纪的大儒管李长安叫李兄,竟然平辈轮交,这已经足以让人震惊了。
李长安轻笑一声,“我在梦中上过战场,还打过好几年仗,所以才有所得。”
兵政三十六篇,就是上辈子诸葛亮作的武侯三十六篇,其中也有李长安的不少心血。
这些论述见解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可不是一般学子的纸上谈兵。
杨砚看着张慎失态的模样,好奇的问道,“张先生,李兄的兵道水平如何?”
张慎苦笑一声,“老夫不敢评价,不如请魏公来评判吧。”
随后,他转向李长安道,“李兄,这书稿才六篇,其余三十篇何在?”
“还没写出来,张先生就来了。”李长安淡淡的说道。
杨砚马上问道,“李兄,不知能否将这书稿借给我,我带回去请魏公过目?”
李长安没有答应魏渊的邀请,总要有个理由,这份书稿如果真有张慎说的那么神奇,也许能向魏渊交代。
人家李长安志在兵家,不愿意加入打更人衙门,是志不在此。
李长安道,“当然可以,不过记得还回来。”
他的字可是很值钱的,哪能随便送人。
这个时候,张慎将书稿牢牢捏住道,“李兄奇文共赏,这书稿还是先带回去给赵院长看看,如果赵院长看中了,说不定会呈给长公主。”
众人眼看着杨砚急眼了,要和张慎争起来了。“两位何必着急,每人拿三篇就行了。”
最终,李长安一锤定音,杨砚和张慎每人拿着三篇书稿,然后手抄了另外的三篇,赶了回去。
众人很快散去,除了许平志留下和女儿话别,其他人都离开了。
云鹿书院。
赵守手里捏着怀庆公主的信,有些不太明白,眼高于顶的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