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完之后,他忍不住赞叹起来。

    “真是绝了!我是写不出来的!”

    众人一惊一乍,池塘中大白鹅惊的往前游了几寸。

    李长安继续抄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一句一出,将现场懂诗的人都震住了!

    这首前世神童做的诗,在这个诗词贫乏的时代,绝对是佳作!

    李治反复念叨了几遍,然后兴奋的将李长安抱了起来。

    “老三你真神了!”

    “这首诗辞藻简单,毫无堆砌刻意之感!”

    “但却意境灵动,简直是才华横溢!”

    范建激动了原地跳了起来,“太好了!”

    “三首诗,终于完成一首了!”

    那几个士子,反复吟诵这首诗,越吟越心惊!

    “听起来简简单单,却将大鹅描绘的惟妙惟肖!”

    “小殿下没学过复杂的辞藻,作诗竟然能返璞归真!”

    “神童!这是神童啊!”

    “如果日后学了华美辞藻,不知能做出什么样的绝句啊!”

    众人兴奋至极,范若若好奇的看着周围人。

    虽然她还不懂事,但是对李长安的好感又上升了二十。

    李长安道,“范郎中,若若可以不去澹州了吧!”

    范建心情大好,直接自称姐夫了。

    李长安拉着范若若的手,他也看不见了。

    “姐夫答应你,不去了!”

    “若若本来就小,长途奔波也不合适!”

    说完话,李治和范建带着几个士子,匆匆往书房赶去。

    还有两首诗,在等着他们憋出来呢!

    李治有些期待的说道,“明晚国宴,三弟这首诗可要拿出来!”

    “让那什么五言长城崔慎,好好看看!”

    “他不是庄墨韩大家的弟子吗?让他见识见识!”

    范建也说道,“对!谁说南庆人不会写诗!”

    “几年前,咱们南庆的一首诗,得到了崔慎一句‘尚可’的评价。”

    “那位作诗的士子,直接被礼部尚书郭攸之选拔入了礼部!”

    ……

    第二天清晨。

    范家的鉴察院眼线,将《咏鹅》送到了庆帝案头。

    “嘿!老三可以啊!意境简单,朗朗上口!”

    “一看就是孩童做的诗,但偏偏比大人还强!”

    “不愧是朕的弟弟,天赋异禀!”

    “朕得给老三配个好老师,让他再好好学学诗词!”

    “我大庆皇室,出个大诗人也说不定!”

    日暮西山,京都竟然飘起了雪花。

    大庆百姓纷纷出门踏雪,感受着十几年才有一次的新鲜。

    祈年殿中,国宴正酣。

    庆帝坐上首,南庆北齐官僚分座下首两侧。

    李治的前两首诗,均被北齐一方完败。

    北齐副使崔慎给出了“辞藻堆砌,俗不可耐”的评价。

    直到李治拿出了《咏鹅》,顿时引起了一阵阵惊叹。

    崔浩是文人,并非官僚。

    他的评价,也十分客观。

    “辞藻看似简单随意,但却非常贴切。”

    “整首诗浑然天成,有声有色,大鹅仿佛就在眼前!”

    “妙!妙!妙啊!”

    “堪称佳作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