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家庭从小就教育外文,所以去留学没障碍,关系厉害或者有钱,留学直接住校长家里,(小学)所以虽然是九年被召回,但是唯二正经的大学毕业生。
1881年回国。
(1893年)修建古冶至山海关段最艰巨工程——滦河铁桥。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首次在我国铁路使用压气沉箱法修建滦河铁桥桥墩基础成功,解决了英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因滦河洪水季节水流冲毁打桩而形成的施工困难问题,引起中外注意。此桥为17孔钢梁,全长约640余米,为我国当时最长铁桥。被选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为中国工程师入此会之始。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任北洋官铁路局帮工程师,率队测量、修建津卢铁路(天津至卢沟桥)。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率队修建津卢铁路。
修好了铁路,该升官,但没关系怎么升?哪个上官看的到?他这时忙着跑关系。
也就是他上司去开会了,知道情况危急,所以直接推荐,也不私藏,玩官场的道道。
等见了面,互相亲近不说,知道张克就是主持唐山铁厂的人,也很佩服。
张克炼钢轨,詹天佑铺设铁路,想修到哪里就修到哪里,想修多远就修多远。
留洋的,彼此也更习惯,什么都直接说,官面上的事,十几年了,还是不习惯,加上蹉跎岁月。
张克上面就是李中堂,直接到顶了,事少,有前途。
张克,地位高,也不拐弯,直接指派,也别忙其他的啦。马上带人,带设备,去勘探,山海关往关外去的路线,(甲午前已经到了高岭,这时到了绥中1897.7,还卡在六合桥)开始干活,张克陪着一起去,在路上派人给友文打电报,直接升官,等消息就是,那叫一个简单。
詹天佑是技术官,靠技术吃饭,官场看十年,该懂都懂了,但在下面,消息不可能灵通,路上聊起国家的困难,官场的腐朽,东北的危险,工业的难处,将来想往内地修路卖铁,说的十分投机,詹天佑也忧心,也振奋,身受同感。
张克直说,将来要大修铁路,你分身乏术,修到东北确实着急,但后面一定要脱手,转去做教育,国内先修平原地带,简单上手快,主要是架桥,要储备人才。
后面我来运作,一路说个不停。
坐火车到绥中,爬冰过河,看刚开始修的桥,真着急啊。
过河以后,车还好找,这个地方都自古以来都是交通的要道,大路很完备,眼瞅也有人家,住宿。
一路过来其实也没什么,都是缓坡平地,要紧的地方不多。主要就是看看路上有没有什么难点,后面没有什么大河,但小河不少,这些小河也要勘探一下,打听一下时节水文变化信息,长度什么的,然后为来年架设铁路,做材料准备。
使用的钢材是要根据河的长度,来设计的。用多少水泥什么的数据,都要提前规划,好从几百里之外运过来,到时才不卡进度。
葫芦岛要找码头看一看,不行先绕开六合河,走海陆葫芦岛上去,两头修,再向北看到了锦州北的小凌河,看到这河,还要一年?地图上知道有,但看到又是一回事,怎么回事?大家都不急?什么时候能修到东北?
张克知道列强不怀好意后,看外国人神经兮兮的,不会是毛子,鬼子花钱买通人了吧?
在日本也见过人家修铁路,速度搜搜的,李鸿章眼光没问题,察觉到日本有动作,1893开始向东北修铁路,现在1897马上过年1898了,五年了没修到锦州,刚修到绥中,六河桥要一年时间,才刚开始建。
一句话,必须马上修,和六合桥一起干,明年一年时间。
回去求爷爷告奶奶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