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李重进和张永德又向来不太对付,私下里颇有间隙。

    柴荣的安排也暗含制衡之意,可谓一举两得。

    这时,王匡业到了张永德近前交谈几句,紧接着掉头回到了校场前方。

    只见他扯着嗓子喊道:“出征在即,陛下体恤我等,特命张都使携钱粮前来犒军。”

    话音落下,校场上的将士们依旧保持着阵型,但明显气氛活跃了不少,脸上都扬起了几分喜色。

    虽然将士们都知道出征前少不了赏赐,但等真正确认了又是另一番心情。

    大伙儿脑袋别裤腰带上不就是为了这个嘛?

    若是没有好处谁特么愿意替你上战场卖命。

    而对于五代时期的皇帝来说,若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就要先喂饱手下的这群武夫。

    远的不说,就说后周太祖郭威病逝前的正月初一,在圜丘祭天后就差点因赏赐的问题闹得军队骚乱。

    只因军中有流言说郊祀的赏赐比后唐明宗时要少,引得将士们生起不满情绪,最后斩了上百人才算平息了流言蜚语。

    为此郭威还召集禁军众将诉苦,说自己节衣缩食只为保障军队,国库中的积蓄基本都供应了军队,将士们却不体察国家百姓的艰辛,只知一味的索取抱怨。

    事后郭威还咬牙从内宫的用度中抠出一些余钱来打赏抚慰军队。

    可见身为皇帝在面对这些骄兵悍将时也只能以尽力安抚为主。

    当然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收了皇帝的钱财自然是要卖命的。

    天下从来没有白吃的午餐。

    “张永德……”

    李奕的心思却没放在赏赐上,见到张永德倒是让他想起赵匡胤。

    历史上张永德不仅是赵大的上司,两人的私交也很好。

    赵大能得到柴荣的赏识提拔,张永德在其中出力不少。

    张永德在被罢免殿前都点检之前,也算是柴荣最信任的人,他说话的份量自然举足轻重。

    去年郭威还没死的时候,赵匡胤被提拔为滑州兴顺副指挥使。

    看似从百夫长的位置升了一级。

    但相比于待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任职地方其实远离了权利中心,想要往上爬就得付出更大的努力。

    更何况如今后周总体上推行强干弱枝,大力加强禁军的同时,又削弱地方的藩镇。

    从禁军被调到地方任职并不算是好事。

    这跟和平时期的文官下放地方,历练以作提拔资历相比,根本不是一回事。

    若是赵匡胤真的被调到了滑州任职,那么很大概率未来就没有什么宋太祖。

    幸好最后有赖于张永德的举荐,时任开封府尹的柴荣将赵匡胤招入麾下,转其为开封府马直军使(骑兵百夫长)。

    虽然职位上只是平级调动,但却成了柴荣的嫡系亲信,这也算是赵匡胤的一次机遇。

    当然,前提是赵匡胤确实是有真本事,不然要是烂泥扶不上墙也白搭。

    ……

    张永德是代表皇帝来慰问将士,走了一番过场,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很快又带着人马离开。

    接下来自然就是发放赏赐。

    但并不是当场排队领,而是由各部领个总数,再回去营房自个儿分。

    最终,李奕分到了十贯现钱、一匹细布和两袋粮食,普通军士则只能分到现钱一贯、粗布一匹和一袋粮食。

    虽然单看起来不算太丰厚,但放在如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且也只有像内殿直这种跟随皇帝出征的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