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是老太太,眼前这位皇太后就是如此,作为九岁孩子的母亲,年龄自不会大,能进到宫里,容貌和资质自然不会差,经老方丈点拨,她早就参透了个中玄机。如今听了李渊的话心里发恨,暗道,你装什么大瓣蒜?你早就觊觎我儿的皇位了,表面上忠心耿耿,却暗渡陈仓,这种人太可怕了。我们母子要不这样做,恐怕就不是病重,连性命都没了!

    但皇太后仍然面带微笑道:“李爱卿,你敢抗旨吗?这可是皇上的意思!”

    “臣不敢!臣遵旨!”李渊再次磕头,表面唯唯诺诺,有无能为力的惋惜状,但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尽管他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他也不想知道,关键是皇上一退位,金殿正中间那把龙椅自己肯定是当仁不让了。

    皇上谁不想当啊?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再大的英雄,没有人能抵抗得住这一诱惑的,这也算是人性的弱点吧。为了皇袍加身,君临天下,机关算尽,拼得你死我活,手足相残者有之,父子相疑者有之,母子成仇者有之,夫妻反目者有之,别看有的出家了,有的主动让贤了,这都是争夺皇权的一种形式或结局。

    李渊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真神,他也有七情六欲,他当然也想荣登九五。但他城府极深,在地方割据势力竞相称帝时,他也有冲动,但没表现出来。如今那个位置在向他招手,一旦坐上去,他就是真命天子,再也不用向别人磕头朝拜了,反过来,别人得向他山呼万岁了,他焉能不高兴?!

    又一次大朝的时候,皇太后和皇上临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皇上病重,已经不堪治国理政的重任,决定退位赋闲,让位给文治武功冠绝天下的唐国公李渊。旨意宣读完,文武百官有吃惊的,有在意料之中的,但都齐声高呼:“遵旨!”

    第二天,杨侑母子搬进了汾阳,正式养病去了。再后来就没他们母子的消息。

    不久李渊称帝了,挑了个良辰吉日正式登基,自称高祖皇帝,改国号为“大唐”,加封窦氏为皇后。这比历史上记载的大唐王朝整整提前了三年,而且都城也不是在长安,而是并州(今山西太原),这都是与历史上唐王朝所不同的,然而,这个大唐最大的不同是与李家父子平分秋色的义勇逍遥王杨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