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脸上如同刀割。几个人到村东头一看,太惨了!

    这些百姓冻得在那里直打转,特别是一些孩童,冻得手脚如猫咬,呜呜直哭。大人们都一边哄着,一边帮他们捂脸,搓手,揉耳朵,不住地向村里翘首。

    而村里的老百姓们大都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家家关门闭户,一看天下雪了,都躲在茅草房里早早地睡了,竟然也没人注意到这些最弱势群体的存在。在这雪夜里,这些孩童的几声啼哭声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助。

    大将公冶长骑在马上,手不离刀,头盔上身上早落了一层积雪,看着这惨景,心里颇多感触。

    这时,杨勇他们几个就到了。男女老少像盼到救星一样都围了过来,杨勇给他们交待了几句,然后牵着马,领着他们便悄悄地进了李靖家的东跨院。

    有仆人把杨勇和公冶长的马匹接过去,刷洗饮料自不必说,等进到了屋里,暖烘烘的,仿佛一下进了天堂一般。

    李靖躲在一暗处悄悄观看,心里咯噔了一下子:杨勇没有说谎,果然全是些老百姓,而不是残兵败将。有几个老人、妇女和孩童,拖着疲惫的身躯,被人扶进了屋子,咳嗽不止,看样子病得还不轻。

    看到这些,李靖心里敬意顿生,也疑窦重重,这个杨勇什么时候这么爱民如子了?皇室贵胄中能有如此菩萨心肠者太难得了!其所作所为,可不是一些王孙纨绔能装得出来的。

    带着感慨和疑惑,李靖见到杨勇道:“恩公,李某粗通医术,把病人领来吧。”

    杨勇更高兴了,把萧美娘和另外几个病号,领进了一间屋子,李靖望闻问切之后,给开了几个方,命仆人去抓药、煎熬,好了以后让他们喝下去,然后盖上被子让他们休息。

    此时,伙房粥已煮好,每人两个软馒头,一碗热气腾腾的稀粥,还弄了些咸菜,这些老百早就饿坏了,过年也吃不上这么好的东西,孩童们一个个虎咽狼吞,不少老人和妇女感动得热泪直流。

    李靖命伙房加了几个炒菜,特意给杨勇和公冶长等人备了一桌,父女二人亲自陪着,其实他们已经吃过晚饭了。

    席间,李婉儿不住地往杨勇碗里夹菜,张口“恩公”闭口“王爷”的,好不热情。

    一个小姑娘没见两次面,就这样热情主动,杨勇深为其女的天真善良和热情好客所感动:“婉儿妹妹,这‘恩公’和‘王爷’在下愧不敢当,你就称在下为‘公子’吧。”

    李婉儿高兴地点点头道:“那婉儿就不客气了,早就听说公子文武全才,尤其是诗词歌赋占着一绝,婉儿有一联,怎么也想不出下句,公子帮对一下如何?”

    李靖笑而不答,也看着杨勇。

    杨勇一听,这是婉儿是聪明好学,还是李靖有意安排考我?可是老子对这些东西并不在行啊,哪会吟诗作对呀。

    但要拒绝当场就栽了,曾经的太子都是些太傅、大学士之流,自孩童时代就手把手教出来的,据记载杨勇虽然风流,但诗辞歌赋的确不俗呀。而老子才刚进大学之门,连个证都没有,国家只承认高中学历。

    要不答应非被这父女猜疑不可,想到此杨勇心里忐忑,但还是硬着头皮笑着点头道:“这个绝字实不敢当,婉儿妹妹说来听听。”

    李婉儿想了想道:“常念君来迟。”

    杨勇一听手中筷子差点没掉地上,这怎么跟情诗差不多,还是真的对我感恩呀?不过这也太不好对了,我哪对得上呀?杨勇重复了两句,突然想到二十世纪一位伟人的词,与这句差不多,略加修改便端出来了:“为有君行早。”

    坐在旁边的李靖微笑着摇了摇头,李婉儿一抿小嘴道:“公子,这句怎么讲啊,请诠释一下。”

    杨勇道:“在晋阳时,得知令尊身体欠安,我当时忘记了询问店房的名字和地址,找了你们几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