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又热血沸腾了,连李靖也受了感染。

    “公子真有孔孟之才,尧舜之志,以后可得好好教教婉儿吟诗作赋。对了,公子将这首佳作取个名吧?”李婉儿爱不释手。

    “那就叫……‘南乡子?三原怀古’吧。”杨勇心说,人家叫北固亭有怀,我来个三原怀古,比一字不改地照抄觉得舒服些。

    “嗯。妙绝,妙绝。”李靖和李婉儿等人赞不绝口。

    杨勇一看,火候差不多了,得赶紧表露心迹,一会儿自己就得走了,要再让别往下逐客令就太没有自知之明了。

    想到这里,杨勇赶紧来到李靖近前,倒身便拜。这是他穿越过来第一次发自肺腑地给别人磕头,认干爹时给老杨林磕头都没这么主动和恭敬过。

    “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文韬武略堪称绝世,又心系百姓,先生才是德才双馨、当之无愧的明主!被难之人杨勇斗胆请先生出山,哦不,应该是出村,成就一番千伙伟业,推倒无道的昏君杨广,斩尽奸佞,拯救大隋朝数万苍生于水火。在下不才,愿为先生牵马坠蹬。”杨勇这番话,从见到李靖的第一眼开始就开始酝酿,现在终于爆发出来了。

    杨勇知道,刘邦、刘备、宋江,包括后来的卖酸梅的和尚皇帝朱重八,这些牛人都用过这一招招揽高人,想让别人辅佐自己,心里不管怎么想,口头上得让人家坐“头把交椅”,自己甘当“小弟”。

    又如喝酒,自己想喝,得先让别人喝。不管别人喝或不喝,自己才能堂而皇之地喝,至于谁能喝到最后,那得看本事。

    这一下,众人皆惊。男儿膝下有黄金,特别是杨勇,不管再落魄,那是皇亲国戚,这点血缘关系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他除了皇上给下跪,还会向谁屈膝?别人只有跪拜他的份儿!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为了天下众生,居然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李靖跪下了,众人焉有不惊之理?

    公冶长心说,兄弟,你为这样一个乡野之人屈膝下跪,值得吗?与他想法不同的是小杜义,深为杨勇的为民请命所折服。心说,贵为王爷,身份多么尊贵,为救百姓向他人屈膝,实在是难能可贵呀。

    李靖受宠若惊,赶紧站起来用双手相扶:“公子使不得,你可折杀李某了!”

    “如此说来,先生是答应在下出村了?”杨勇却没起来,心说,你们父女,我是志在必得,既然跪下了,就不会轻易起来,除非你答应我。老子也豁出去了,有道是,只要脸皮厚,不怕吃不够嘛!

    “李某乃一乡野粗人,有何德能,佩称明主?公子千万别再玩笑了。”

    “先生不必过谦,有道是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野,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先生学富五车,冠盖京华,有经天纬地才,安帮定国志,可惜杨广那帮蠢才有眼无珠,目不识人,才有乡野遗珠之憾呢!先生就不要推辞了,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您就答应了吧。”

    杨勇这番话,情真意切,在场的人都为杨勇的爱民惜才所感染,公冶长和小杜义也跟在杨勇身后跪下了。就连李婉儿也跑到杨勇身边跪下道:“爹爹,孩儿也求您出村,跟着公子干吧,这才是千载难逢的明主!”

    李靖真的动心了,但一想到杨勇这帮人的处境,又皱了皱眉:“公子,各位,快快请起,兹事体大,容李某跟夫人商议一下,婉儿,快把各位英雄扶起来。”。

    “各位,快起来吧,我这是爹答应了!我娘那儿你们放心,我娘就听我的,一会儿我去说去。”李婉儿脸上又露出了灿烂如花的笑容。

    杨勇心中十分高兴,李靖说得在理,这么大的事,得让人家商量下,给人家个考虑的时间,看来这一跪真值呀!他一站起来,身后的公冶长和小杜义等也跟着站起来了。

    上时饭也吃好了,李靖命人把饭菜撤下,换上茶水,然后和李婉儿往内宅去了。

    一看李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