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691厂来说,都不具备。
郑宇成沉默了。
谢凯也是沉默了。
一说到钱这事情,他们都变得比较谨慎。
一条生产线上亿,要是691厂说得引进一条生产线才能生产,他们还不如自己引进。
“改造生产线,至少需要投入八百万的费用。”侯为贵看着陈德贵,告诉他,改造生产线需要投入多少。
“多少?”侯为贵跳了起来,“八百万?改造生产线需要那么多?”
现在别说八百万,就连八十万,691厂都拿不出来。
上面下拨的研究经费,一年也不过百十来万。
郑宇成看着谢凯,询问谢凯的意思。
谢凯只是摇了摇头,他不能确保691厂不是为了骗取八百万经费。
投入八百万给691厂改造生产线是小事情,只要能生产出来,很快就能把成本回收回来。
怕的就是投入了八百万,最终啥都没有。
“我们国内做集成电路时,厂里只考虑是否能实现芯片功能,从来不会考虑成本,电路在电镀的时候,会很厚,好几个微米。数量少,成本问题不会凸显。不过当数量多达几十万枚的时候,这成本,就可能增加到上百万……”侯为贵对着谢凯跟郑宇成解释着。
“你们不都改线了吗?”谢凯虚眯着眼睛看着他。
这位在美国考察过的,不进行技术崇拜,一直保持低调的技术老总,确实符合网络上对他的描述。
“改线,只是为了让电镀的线路更窄。742厂引进的是5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线……摩托罗拉的这种芯片,线宽只有2微米,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改造,可以使生产线达到3微米左右,线的厚度在1微米到2微米……”侯为贵并不隐瞒,“所以我们的成本将会比国外高很多,体积更大,耗电量更大。”
谢凯对于芯片制造并不了解。
哪怕他因为涉及到自动化设备,对于工控芯片有所了解。
了解芯片的使用,不代表就了解芯片的制造。
如同了解机械加工的人无法找出他们天天使用的机械设备一样。
“我们单位拿不出800万,航天跟国防科工委也很难拿出钱支援我们。”侯为贵对着谢凯等人说道,“如果是改造用来生产彩电使用的简单芯片,问题不大,对于高性能芯片的生产,就会影响到性能……”
“你怎么看?”郑宇成问着谢凯。
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我认为,数控系统跟挖机,游戏机甚至火控系统,从其他渠道搞到的用于导弹……”沈海鹏建议道。
大型的设备,对于芯片一点点的耗电量,并不是太过敏感。
但是导弹不行,散热不好,数据处理能力达不到要求,会严重制约导弹的性能。
“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谢凯问着两人。
两人齐齐地摇了摇头。
陈德贵也不说话了,只是一脸希冀地看着郑宇成几人。
404手中有钱,还是不少,八百万的投资,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
“要不,我们找航天,把这家单位划拨给我们?”郑宇成问着谢凯。
航天肯定拿不出钱来改造生产线,他们没得选择,只能自己投资。
要想获得制造工艺更先进的芯片,就必须持续投资,改造691厂的生产线。
谢凯清楚,航天691厂的效益不好,最终会被划入到711所,不过那是九十年代大量国企破产时候的事情。
现在要从航天把691厂搞到手,可不是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