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府里,顾念带着旭儿回到随远堂,黄芪送来一碗点心,顾念要喂旭儿吃,旭儿却绷着小脸,严肃的道,“母亲,父亲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顾念失笑,将勺子递给他,她本是想着他练箭肯定手酸,这才想自己亲自喂,没想到小家伙倒是倔强。
旭儿接过后,大口大口地吃着点心。
旭儿才三岁,平日不太爱说话,却聪慧的很,顾念时常想,萧越小时候是不是就是这样的。
顾念看着旭儿很快地将点心用完,抽出帕子,擦拭了下他的唇角,刚要叫人将碗收下去,就听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是萧越掀开帘子进来了。
旭儿原本是靠在顾念怀里的,见到萧越进来,急忙爬了起来,叫了声爹爹。
萧越颔首,和母子俩坐在一起,问他早上练功之事。
旭儿小身子坐得笔直,和刚刚在顾念面前截然不同的模样,他一一回答着萧越的文化,语音稚嫩,望着父亲的神情,却是极为认真。
旭儿很是崇拜萧越,在他小小的眼里,父亲无所不能,就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望,听到萧越说看过他射的箭靶子,射的很好时,他双眸里露出欢喜之色,唇角都快绷不住了。
顾念笑看着他,道,“开心就笑出来。”
萧越也是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旭儿那绷不住的唇角终于咧开,笑容大朵的绽放在他的脸上。
“你和杨顺去玩一下吧。”萧越将放在他头上的手收回,对旭儿说道。
旭儿一听可以去玩一下,连忙从炕上下去,去外面找杨顺了。
杨顺就是于公公的徒弟,当初被永平帝遣到南疆,后来萧越和顾念回京后,又打发他回宫去了。
到了旭儿出生后,永平帝又将杨顺打发出宫,说是让他照顾旭儿。
本来王府是配备了一套太监规制的,但是萧越不习惯,顾念也不习惯,所以将原先王府的太监都退回到内务府去了。
永平帝执意要将杨顺送过来,萧越也不好再反驳,于是杨顺就一直在旭儿身边侍候着。
杨顺心细如发,将旭儿照顾的极好,顾念也看出来,他对旭儿是真心的好,随着时间推移,并没觉察他有什么异动,渐渐的,也就不拦着他,这样一晃三年,杨顺早就成了旭儿的贴身随从。
顾念见萧越将旭儿打发出去,知他是有话要和自己说,看着旭儿欢快的背影,埋怨道,“旭儿才三岁,你看你把他弄的,我刚刚想要喂他吃点心,他说你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顾念忽然觉得萧越倒是和后世的某些父母很像,从小就鞭策着孩子成长。
萧越拉过顾念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伸手将她圈在怀里,“慈母多败儿,再说,不光光是你宠他,就连外祖母,岳父不是都宠爱着他吗?我心里有数。”
顾念失笑,外祖母就不用说了,真是恨不能将旭儿碰在手心里。父亲也不逞多让,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要严厉,不能放松,旭儿将来是要给底下的弟妹做榜样的。
可真实的顾世安是和护国长公主一样的,对旭儿是有求必应,恨不能把天下最好的都给旭儿。
一口一个“乖孙孙”,和平日大家看到的那副儒雅的模样毫不相同。
萧越在她耳边委屈的道,“你只管儿子,丈夫一大早就出门去了,还没用过东西呢,这才一个,你眼里就没我了,要多来几个,我在你这里还有地位吗?”
顾念睨了他一眼,牙根都听酸了,这个时候,她真的好怀念从前那个冷脸的晋王爷。
她推开他,道,“是,是妾身不好,王爷,您等着,妾这就去给您拿吃的,您要是累了,妾也再喂您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