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三处,不过前两者一贯是重中之重,江左则相对薄弱得多,只在今年才格外多了起来。
先帝出自关陇,与关陇贵族多有牵扯,但这些年女皇与关陇势力之间矛盾重重,关陇遂在朝中自成一派,十分强势;而皇夫出身山东,当年也因握有雄兵成为先帝麾下的重要力量,后来他将世族的力量交给了女儿李乘风,连给她安排的丈夫元信,也是山东贵族,拥持重兵,十分显赫。
庙堂中的制衡与反复令人精疲力尽,维持极难,眼下几乎快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看起来风平浪静的水面下,似乎一触即发,就看谁去点燃这爆竹。
制衡一贯的要点在于引入新的血液,倘若这血液拥有足够力量,便会令许多矛头转向,至于结果是新血液被彻底吞噬,还是顽强存活下来自成一股新力量,靠人为,也看造化。
李淳一是开闸的人,她如今守在闸门口,只身召唤新的血液。姿态上事必躬亲、勤恳,给足信任,但似乎还不够。
时近中午,她去政事堂办事,穿过庑廊快到窗口时,却闻得熟悉声音传来。她几乎是无意识地瞬收住了步子,悄无声息站在窗外,轻拢袖等待里面的人下完棋。
庑廊里的风似也跟着静了一静,她甚至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声与里面落子的声音。交谈声沙哑老态,是两位不折不扣的老人家。其中一位正是已经被封为国公的宗亭祖父,时人尊称宗国公。
李淳一只在很久前见过他,那时他是个不苟言笑的老头子。
宗国公如今年逾八十,已不复当年严苛。比起衰老,岁月更多带来的是无可奈何,暮年丧子,嫡系只留下宗亭这个独孙,尽管宗亭年纪轻轻已位及中书长官,但他仍是宗国公的一桩心病。
“那臭小子也快从关陇回来了罢?”、“快了快了。”、“去了关陇大约要更睡不好了,年纪轻轻便不得安睡,老了可要如何是好?”、“鬼知道。老家伙你不要乱动棋,这是耍赖。”、“别打岔,小孩子的事你不打算管管吗?”
沉默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是落子声与叹息声一道传来:“如何管?心里的病,都是枉治。”
白日里也有秋虫鸣,一只苟延残喘至今的蚱蜢跳上庑廊地板,停下来与李淳一对峙了一会儿,又孤独地跳下去,最后消失在了酢浆草从里。秋风又活泛起来,李淳一觉得天有些凉了,她同时也想起了另一件事——宗亭父母的忌日,快要到了。
他父母合葬在关陇,若他没有提前回京,到忌日时他一定还在那里。但他却选择了提前回来,几乎是以一种自我欺骗的、躲避的方式避开忌日逃了回来。
李淳一神思略是芜乱,她在庑廊下站了一会儿,看到有吏卒朝这边走来,遂赶紧回过神,独自往西行去。
——*——*——*——*——
人的记忆有时也热衷趋利避害,她这些年努力回避了一些不太好的事,但稍稍一点拨,便又全记了起来,这滋味实在糟糕透顶。
好在事务繁忙,这糟糕也只持续了片刻。待到日暮时分,尚书省留直官纷纷往公厨去寻一口饭食,她也得挟着疲倦回府了。安上门的灯格外凄冷,车驾晃动时觉得灯也在晃,鼓声落尽了,坊门也闭着,只能靠金鱼符挨过一道道门往家里去。
一路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李淳一胃痛难忍,皮囊里像塞满了尖锐冰碴,动一动就折腾得人直冒冷汗。好不容易长长久久地停下来,她不出声也不动作,车夫便也不敢动。掀开帘子便能见到家门口,但她在车厢里坐了好一会儿,直到宋珍在外提醒“殿下,已经到了”,她才回过神,若无其事地下了车。
“殿下很累吗?”、“恩,睡了会儿。”、“晚饭已是备好,是在堂屋用还是送回房?”、“不用了,我不太饿。”、“喏。”
宋珍的周到全打了水漂,只能目送亲王殿下径直往里走。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