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到了清末风雨飘摇的时代,也还有大儒可以喊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豪言……虽然清末的这位大儒好像搞不清楚什么是体,什么是用!

    但是北宋末年根本没有一个变得顽固保守的理学可以用来抵御西哲。

    此时的儒学正处于探索和寻找“工具”以及“世界观”的时代。

    以天理说为基础的世界观,加上实证论、理性论、分析论(逻辑论)这些“格物穷理”、“格物致知”的哲学工具,对于一部分想为儒学寻找突破口,以对抗释、道的大儒而言,根本就是至宝!主动吸收都来不及,谈什么抵抗?

    甚至连教主道君皇帝,也用这一套东西来改良道教,推出了逻辑上相当完美的道德宗。

    顺便提一下,北宋的儒学改良和理学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为了对抗佛教、道教的思想。

    但是儒家始终没有得到可以“格物穷理”和“格物致知”的哲学工具(儒家不是没有探索自然的想法,是没有办法)。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从佛教和道教中取经,因此才会出现“三教合一”的路线。

    正是基于这样主动寻求突破的历史背景,这个时空的“西学东渐”发展的极为顺利。

    虽然绝大部分士大夫仍然反对《天理说》、《理性论》、《实证论》以及《分析论》。但是这些反对者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压根提不出任何道理。

    所以在当下仍然可以称为大儒,受到武好古邀请的,也只有理性派、实证派、天理教和理学四个学派的鸿儒了。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