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算?”
武好古道:“禁军服役之期长久,往往二十入伍,五六十才能退役,一干就是三四十年。可是寻常士卒的精壮之期才有几年?致平兄也是练过武艺的,应该知道武艺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年老体衰之后,武艺也会衰退。如果不努力打熬,三十岁后就要走下坡了。而要打熬气力,这开销可不是寻常士卒可以承担的。
所以朝廷花三十到五十缗养一兵,养他三十年,真正可用的也就是十五年。而且禁军因为要长久服役,所以都是拖家带口的。因此也不可能四时在营,不停训练。往往三日之中,只有一日在营。这十五年可用之期,又得狠打一个折扣了。
另外,禁军阙额严重,也是尽人皆知的。朝廷账面上有五十五万禁军将士,可实际上有多少?能有三十多万就不错了。而这三十多万还常常被长官占役挪用,去干各种私活了……这样七折八扣下来,朝廷花了那么多钱养五十五万禁军,真正能用的,也不知有没有五万?朝廷为了得到一个可用的禁军,一年怎么都得花费数百缗吧?远比雇效用士昂贵了。”
“帅司只算了人工,”赵钟哥插话道,“还没有计算器械马匹的开支……朝廷实际上只有五万可用的禁军,却要按照五十五万禁军的标准制备器械、马匹。负责制备器械、马匹的官吏厢兵,少不得又要上下其手捞上一笔。而效用士的器械马匹多是自备,虽然要给一笔置办费用,但还是划算的。要不然大宋朝廷也不会频繁招募效用士随征了。”
武好古笑着,“养了五十五万禁军,可打仗的时候又是效用士,又是弓箭手……朝廷养兵可真是个赔了老本的买卖啊!致平兄,咱们的大教化团可不能这样,也没那么多钱可以赔。”
章援问:“大教化团全用效用?”
武好古笑着反问:“除了效用,大教化团还有别的兵可以用?”
章援认真想了想,摇摇头,“的确没有,只是,只是……”
“只是效用用好了也不易。”赵钟哥插话道。
“没错,”章援说,“从外面那些佣兵头子手中雇来的效用,只怕不能按照《骑兵学》、《步兵学》、《战术论》上面的办法使用吧?”
武好古笑了笑:“这和从谁手里雇佣效用无关,而是和谁去雇效用有关。”
章援没有明白。
武好古解释道:“谁雇佣,谁装备,谁训练。致平兄,你首先要有一个军事机宜指挥,这是万万不能马虎的。其次要有一批能按照《骑兵学》、《步兵学》、《战术论》上的办法带兵的部将、准备将和队正。然后直接把组成部、营、队的钱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同佣兵行和器械行的人谈,自己去训练。再让军事机宜指挥去监督他们就行了。
当然了,还得有人帮着你管帐、管粮、管地盘……这些人才,致平兄不缺吧?
最后,还得有一个合适的功赏、惩罚、抚恤的办法,这样才能督促力战。”
武好古的办法,其实就是把军队管理给商业化了——军事机宜指挥就是高效率的管理团队。能按照《骑兵学》、《步兵学》、《战术论》上的办法带兵的部将、准备将和队正则是承包制下的分店、分厂经理。佣兵行和器械行则是供应商。
这种商业化的军队当然比不过革命化的军队,比起那些管理良好的封建化军队可能也差一点——不过封建军队的管理通常是很差的。但是比起北宋的官僚军队,却是有着明显的优势。
北宋的军队同样化了大钱,但是官僚化的管理使得各级权责不明,激励和处罚的机制失控,甚至出现了逆向激励的效力。宋军实行的是高薪俸和低功赏加低抚恤的激励制度。也就是说混军饷是最划算的,拼死拼活去立功也不大可能从小兵一路升到将军,因为晋升路上的等级太多了。而战死和负伤后的抚恤又太少,如果谁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