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也觉得,饿了么虽好,但不能在美国本土复制。

    硅谷本身就崇尚高科技、崇尚高附加值,十个人做出一家市值一千万美元的企业,足以让所有人竖起拇指,但一百个人做出一家一亿美元的企业,大家就觉得也不过尔尔。

    要是一家企业,需要在全国招募百万级的送餐员工,这对硅谷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再加上法律和工会的问题,基本上极少有人愿意往这种产业类型上靠。

    不过,华尔街对此格外鸡贼。

    他们觉得,如果李牧真的不准备在美国上市,那大家不如跟他玩一玩,恶心恶心他。

    恶心他的办法很简单,去华夏投一家做外卖平台的企业,直接正面跟他竞争。

    饿了么现在不是刚铺开燕京吗?那我们就扶持一家企业从沪市入手,先跟你二分天下,变成你的眼中钉、肉中刺,搞得你焦头烂额。

    等到那个时候,再跟李牧谈并购,比如华尔街一共投了一亿美元、占50%的股份,那到时候至少要十亿美元以上才可能卖给李牧,如果李牧出不到这个价钱,那就继续投资恶心他,只要在华夏把这个模式做大,后续不愁卖家。

    华尔街几个大佬立刻对这个提议起了兴趣,于是大家当即决定,几家基金先拿出五千万美元,然后寻找一个合适的创业者,让他去沪市开展业务。

    几千万美元对华尔街大佬来说不算一个大数目,所以大家很快达成共识,不过在选人的问题上,他们一下子有些茫然无措。

    他们罗列了一下对被投资人的需求:

    首先,这个人要有足够的能力,虽说很难找到一个比李牧更强的人,但也不能差得太多;

    其次,这个人还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在美国有影响力不行,要在华夏有影响力,为什么呢?因为影响力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宣传推广的成本。

    最后,这个人还得敢于跟李牧对着干,明确的与李牧为敌,相信互联网行业愿意干的人不多,因为谁都知道李牧的玩法,惹了他就可能招来核武器级的攻击,这个项目要直接跟他对着干,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但是,巧合的是,就在华尔街秘密讨论这件事儿的第二天,一封来自华夏的电子邮件,发送到了IDG资本华夏总部的商务对接邮箱里。

    发邮件的人,名叫卢允浩,是华夏一家大型民营培训机构的网红老师。

    这个卢允浩很有意思,他早就在关注李牧的动态,把李牧视为偶像,每天在教课之余的时间,就在幻想着自己如何成为一名互联网大佬,像李牧那样,在庞大的互联网世界里指点江山。

    但是,他虽然把李牧当成偶像,但崇拜的不是李牧这个人,而是李牧眼下的成就。

    而且,他自命不凡的觉得,自己就是步子迈晚了,要是自己两千年的时候想明白点、直接干互联网,现在互联网世界肯定也就没李牧啥事儿了。

    越是这么想,他越觉得亏。

    亏到姥姥家了。

    他前些天看新闻,发现李牧跟华尔街闹掰了,就一直觉得李牧这人有点傻。

    为什么说李牧傻呢?是因为他觉得,这年头,做企业的创业者就应该抱定一个念头:有奶就是娘,如果对方不愿意给自己奶吃,那就围着她屁股后面叫娘,一直叫到有奶吃为止。

    可李牧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跟华尔街闹掰?你那不是闲的吗?至于吗?华尔街要坑美国股民赚钱,你就跟华尔街打个你来我往的配合,到时候华尔街的大佬赚发了,也记你一个人情啊对不对?

    他觉得,要是换了自己操作,别说跟华尔街闹翻了,自己都恨不得跟华尔街合作、一起大捞一笔,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啊?吃饱了撑的不成?

    自那之后,他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