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许多书籍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甚至一些相关的书籍,足够抵得上寻常人的半月工钱,可是买书的人,却也是如过江冇之鲫。

    洛阳人是现实的,他们自然不会做蠢事,从前他们漠不关心于改变命运的事,是因为他们明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改变命运,也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只会付诸流水。一个只需要佃农、奴仆的社会,你便是读再多的书,学习冇各种本事,也不过是个有本事的农夫和奴仆罢了。

    正因为这种现实,他们舍得拿出自己一年的积蓄,去让子弟学习冇,也舍得拿出平时风餐露宿节省下来的一些钱财,去学习冇各种手艺,购买书籍。

    而对于这里的印刷业来说,正因为需求的旺盛,也使得印刷业开始疯狂的扩张,印刷业不过是个载体,其本质,还是需要拥有内容,如此一来,知识就变得越发的值钱起来。

    一个好的匠人,在从前,他们的本事只是值一点钱的,假若一个匠人拥有某种特殊的锻造能力,制造出来的器具比之其他人更加精良,确实可以使他这辈子活的更好一些,于是这种手艺自然而然也就藏匿起来,这是人的私心,他们会将自己的手艺传承给自己的子侄,以此来作为子孙后代的立业之本,可是这种传承方式,却是极容易中断,一旦中断,这种特别的技艺,就有可能永远消失匿迹。技术非但不能得以积累,反而是在不断的消亡,这也是为何,在秦汉时期。出现的许多叹为观止的工艺,反而到了隋唐,竟是消失的无影无踪,后世的人非但不能够在他们技术的基础上,去将这门技艺进行改良。而后精益求精,反而技术反反复复的进行退步。

    而如今,一个拥有独特手艺的巧匠,却更愿意将自己的特殊技艺提供出来,因为现在的书商,都在寻常了这样的人,愿意花费不菲的价钱,去购买这种手艺的流程,而后印刷成书,从中牟利。

    于是……技术便自然而然的开始扩散。后来的人,从中吸取到这种技法,那成千上万的受益人中,一旦有一人脑洞大开,在这种基础上进行改良,那么一个新的技术又应运而生。

    河南府……似乎渐渐开始已经学会了技术的积累,这就导致竞争开始白热化,新的工艺越来越多,一个匠人,假若不能继续学习冇。那么很快就会落后,甚至会被其他人甩下去,想要在这行混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冇,应用,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改进。

    匠人如此,工坊亦是如此,改良者大赚特赚。故步自封的,满盘皆输。

    人心已经变了。

    似乎每一个人都封闭了起来,不再去理会所谓的朝廷,所谓的韦后,他们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去思考,也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去做,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去学习冇,而至于皇帝老子是不是用金扁担,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唯一关注朝廷的,只有神策府。

    当急报传到了朱楼,上官辰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去寻秦少游。

    “殿下,陛下已经昏迷不醒,果然是病倒了。”

    上官辰并不觉得轻松,他心里清楚,韦家既然选择了这样做,那么他们如此破釜沉舟,为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非要将秦少游置之死地而后快。

    秦少游看过了急报之后,沉默了片刻,最后沉吟道:“上官兄怎么看?”

    上官辰苦笑,道:“那个女官,到药铺里抓的几味药,已经查出来了,这种药可以暂时使人虚弱,同时会出现大病的症状,因此,下官的愚见,若说这韦氏是想要毒害天子,只怕绝无可能,可是她非要让陛下病倒,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她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招殿下入京,殿下……这长安是万万不能去的,一旦去了,则万劫不复,只是……若是不去,就是抗旨,陛下在病榻上,要见臣子,臣子能不去吗?这对于殿下来说,是两难的问题。”

    秦少游微微一笑,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